第(1/3)页 章武五年,秋。 洛阳,朝廷。 “报——” “郃将军凯旋,已至宣阳门外!” 传令兵的声音穿透大殿,文武百官闻言,无不面露喜色。 刘备抚须微笑,对身旁的李翊道: “子玉,上庸三郡既复,我大汉疆土又增一分矣。” 李翊含笑答道: “陛下洪福齐天,张将军勇冠三军,此乃天佑汉室之兆。” 不多时,殿外传来整齐的脚步声。 张郃身着染血的铠甲,大步走入殿中。 身后亲兵捧着曹军大将的首级与缴获的魏军旌旗。 行至御阶前,张郃单膝跪地,抱拳高声道: “臣张郃,幸不辱命,收复上庸三郡。” “斩魏将曹仁于此,特来复命!” 曹仁之死,绝对是意外之喜。 便是张郃自己定下的战略目标也仅仅是收复上庸三郡而已。 万没想到,居然能够阴差阳错杀死曹魏宗室大将的前二人物。 刘备离座而起,快步下阶,亲手扶起张郃。 拍了拍他的肩膀,称赞道: “儁乂真乃朕之韩信也!” 他转身对侍从道,“去,速取朕的锦袍来!” 侍从捧来一袭绣有金线的锦袍,刘备亲自为张郃披上。 张郃受宠若惊,再拜道: “臣不过尽人臣之本分,何劳陛下如此厚待?” 刘备执其手说道: “卿率偏师深入敌境,不仅收复失地,更斩曹魏大将。” “此功当封车骑将军,增邑千户!” 此言一出,朝中大臣无不小声惊呼。 此战张郃的战功确实亮眼。 不仅实打实地为国家收复了极为重要的东三郡。 更是斩了曹魏军事大将。 虽不是被张郃、汉军直接斩杀。 但曹仁确确实实是死在了与汉军的交锋中。 此人,也算是汉军的劲敌了。 先后跟汉朝的关羽、李翊、张郃交过手。 甭管战果如何,其实打实地给汉军增加了不少麻烦。 刘备恨之入骨,早就欲杀之而后快。 他本是性情中人,今张郃杀之,当然毫不吝啬官爵封赏。 而以张郃的战功,也的确实打实地配得上这份荣誉。 众文武的目光纷纷落在张郃身上。 有的喜、有的忧、有的妒。 但不管是谁,大家心里边儿都明白—— 汉朝军事大臣里,一颗新星真正冉冉升起。 这是刘备乐意看到的局面。 他巴不得军功大臣百花齐放。 道理很简单, 如果你身边只有几个权臣,那他们可能不会听你的。 可如果你身边有很多个权臣,那他们肯定会听你的。 这便是帝王的平衡之术。 刘备很乐意看到张郃去消化李、关、张不能再消化的军功。 他巴不得有更多像张郃这样的人出来,进一步为国家分摊功绩。 群臣齐声道贺,张郃再三拜谢。 礼毕,刘备环视众臣,忽而敛容问道: “曹仁既死,魏国可有异动?” 曹仁毕竟是曹魏宗室大将,又是曹操的手足兄弟。 刘备很担心魏国接下来会展开一系列的军事报复,所以打算提前做好准备。 要知道,汉朝在雍凉地区的军事力量是比较薄弱的。 这跟历史上的曹魏很像, 因为那地方太偏僻了,交通不便,运输成本高。 出于成本考虑,只会在关中地区屯驻足够防守的基本人数。 如果遇着情况紧急,才会从中央增派人手。 如果长期在雍凉屯驻大量兵马,那生产劳动就会荒废。 即便是如今的齐汉也扛不住。 荀攸出列,拱手答道: “禀陛下,据蜀地细作来报——” “曹操闻曹仁死讯,仅令蒋济代领其部曲。” “另调兵增援汉中,加固城防,未见大举报复之举。” 刘备闻言,眉头微蹙,缓步回到案前坐下,手指轻叩案几。 殿中一时寂静,只闻炭火噼啪之声。 良久,刘备喟然长叹: “曹操,真吾敌手也!” 群臣不解,纷纷问道: “陛下何出此言?” 刘备目光深远,似在追忆往昔: “若朕损失一手足兄弟,那朕必尽起倾国之兵,为兄弟报仇雪恨。” “然曹操痛失宗室大将,竟能隐忍不发。” “此等定力,非常人所能及。” 说着,他目光虽看向群臣,实则是在瞄向李翊。 仿佛在向好友,推心置腹地感慨: “不怕诸位爱卿笑话。” “朕若不能为兄弟报仇,虽有万里江山,何足为贵?” “但朕也知道,这样做,是让整个国家背负朕一人的私仇。” “好在此事并未发生,幸甚至哉!” 刘备再次目光看向李翊。 仿佛觉得,如果没有李翊,他的兄弟真的有可能会遇害似的。 这并不是刘备妄自菲薄。 正如他时常对张飞说的话—— 卿刑杀既过差,又日鞭挝健儿,而令在左右,此取祸之道也。 所以历史上的刘备对张飞的死一点儿也不意外。 待闻得其死讯后,只是感慨一句,“飞死矣。” 而今,他的手足兄弟们包括李翊在内,大家都还在一朝共事。 这令刘备已经非常满足了。 “陛下,如今曹仁身死,魏国政权动荡。” “兴许这是伐魏的大好时机,臣请出兵伐魏!” 陈群出列谏言,力劝刘备趁着魏国损失一员军事重臣的良机,一举灭魏。 然而,刘备却意兴阑珊地挥了挥手。 “如今我朝方复东三郡,兵士疲敝,不宜再大动干戈。” “况曹操往汉中增兵,显然是已做好准备。” “伐魏一事,须从长计议。” “陛下,机会难得。” “今不去取,将来数年,恐都不易再取!” “好了!” 刘备挥了挥手,示意陈群退下。 他顿了顿,声音低沉,“传朕旨意,令督关中兵马的马超加强散关、潼关的防务。” “若无朕手谕,不得擅自对魏国用兵。” “另,着徐晃领精兵三万,驻守宛城。” “臣等遵旨!” 众臣齐声应诺。 刘备这个安排,显然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打算对魏国用兵。 曹仁身死,如折曹操一臂。 可饶是如此,曹魏依然有着雄厚的底子。 尤其中原大战时,曹魏从河南、关中抢走了大量的人口。 这都为曹氏在蜀地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凭借蜀道之险,汉军目前想要伐灭魏国需要发出极其惨痛的代价,且不一定能够成功。 这对于一个新兴的大一统政权而言,不是件容易的事。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刘备今年已经五十五岁了。 不是他的雄心壮志被岁月磨平了,而是单针对刘备个人而言。 他有着比灭魏、灭吴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什么事情呢? 不妨参考一下历史上的得陇望蜀。 历史上的曹操在打下汉中之后,司马懿与刘晔都曾建议曹操。 汉中是益州咽喉,应该把握好这个机会,一举灭掉蜀地。 可曹操却回复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意思是我都已经有陇右,怎么能够贪心再去想蜀地呢? 这本是刘秀的典故,但人家原话说的是: “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意思是我得了陇还想要蜀,暗示手下人要继续为我努力。 曹操把意思颠倒过来,对于蜀地的态度就是缓缓吧。 我已经老了,得歇一歇。 后来之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由于曹军没有第一时间入蜀,刘备不仅成功夺取益州,并稳固了那里的统治。 并成功夺取汉中,打出了雪一生之耻的汉中之战。 因为曹操的这次“得陇望蜀”行为,使得其成为了后世无数次诟病他的重要材料。 后世都觉得曹操没脑子啊,当时第一时间打进益州,这天下不早就是你的了吗? 然而,曹操却明白他有着比入蜀更重要的事情。 十二月,曹操自南郑返回,留夏侯渊守汉中。 五月,献帝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以天子礼乐祭祀天地。 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王子皆为列侯。 217年,三月,曹操重新与孙权缔结姻亲关系,确定了对吴的缓和政策。 四月,天子命曹操设立天子旌旗。 十月,天子命曹操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 以魏国中郎将曹丕为魏太子。 至此,曹操的配置与汉献帝全部一样了。 这便是对曹操而言,比入蜀更加重要的事。 奋斗了一辈子,他得把这份家业合法化,巩固住。 并保证儿孙能够接到。 如今的刘备也同样如此, 他奋斗了一辈子了,他已经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步——家业合法化。 现在他需要完成第二步,巩固住。 以及最重要的第三步,让自己的儿孙能够承继住这份家业。 老头今年已经五十五了。 入蜀这种放眼整个历史都是高难度的工作,老刘实在没有多余精力去折腾。 他现在更想做的是,让自己的家业能够稳住,传承下去。 这一点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刘禅比历史上的曹丕要接手的家业还要大。 而且曹丕的开国功臣都是夏侯曹等宗室,有天然的血缘纽带。 而刘备开国,用的全都是异姓功臣。 这帮人和刘备一起奋斗,建立了利益关系网。 但从小养在深宫里的刘禅却并没有跟他们有更多往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