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何在江面之上,仍是不堪一击?” 曹操满脸问号,感觉这批士卒一番训练下来。 跟训练之前也没差多少。 有进步,但不明显。 程昱在侧,言道: “必是蔡瑁不尽心竭力。” 曹操问,“为何?” 程昱乃解释道: “此前,曹仁将军在江陵杀死张允,此事闹得江陵诸将人心惶惶。” “襄阳城中,亦有不少人议论纷纷。” “只恐是蔡瑁闻得些风声,有些懈怠。” 程昱话说一半,并不说全。 然言外之意已十分明显,就是告诉曹操蔡瑁这帮人在向你示威呢。 曹操闻言大怒,拍案道: “此辈何太小觑我耶!” “吾誓杀此贼!” 曹操是个什么脾气的人? 哪容得下手底下人这样放肆。 蔡瑁一个弑君之贼,也敢跟我曹操玩儿上心机手段了。 “如何杀之?” 曹操即问程昱意见。 程昱思索半晌,乃进言道: “蔡瑁自恃水战之能,外示恭顺,内怀怨望。” “今若显戮,恐荆州士族惊疑。” 程昱并不反对曹操杀蔡瑁。 毕竟这小子确实有点跳,一个叛徒神气什么嘛。 其实曹操这个人一直非常欣赏有骨气,且有情有义的人。 比如说王脩、牵招、关羽、袁涣还有成公英等人。 虽然蔡瑁主动投降献城,但曹操内心里对这个出卖荆州人的叛徒是十分鄙夷的。 只是出于安抚需要,厚待于他。 可没想到蔡瑁竟敢蹬鼻子上脸,跑来向自己示威。 这令曹操忍无可忍,下定决心将之除去。 程昱的话还在继续: “依在下愚见,不如设宴相邀,于席间擒之。” “然后布告其罪,言蔡瑁昔与张允共谋,鸩杀刘表,欲献荆州于丞相。” “如此,则杀之有名,而人心可安。” 当初,高堂隆南下怂恿蔡瑁弑君时,就早早地阴了蔡家一手。 那些蔡瑁如何谋划杀害楚君的证据,全部给保存了下来。 为得就是今日! 曹操沉吟半晌,又问: “倘若荆州世家豪族,因此与孤离心,奈何?” 程昱对曰: “可封蒯越、庞季等众为列侯,厚加赏赐。” “彼等见蔡瑁有罪,而己受荣,必不敢动。” “且水军将士,久受瑁制,今去其首,更易统御。” 曹操抚掌称善,纳程仲德之谋。 于中军帐设宴,遍邀荆州文武。 蔡瑁疏于训练水军,本是做贼心虚。 曹操初设宴,邀他去时,他还有些害怕犹豫。 可当听说曹操不止请了自己一个人后,荆州文武百官都去,蔡瑁这才放心。 不疑有诈,欣然前去赴会。 宴上,曹操也只是嘉勉众人这段时日的辛苦。 并不谈及军务。 于是蔡瑁更加放心,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之时,曹操忽然掷觞于地,厉声喝曰: “蔡瑁勾结张允,鸩弑刘景升。” “今又怠我军务,罪在不赦!“ 话落,曹真应声而出,率众护卫上前将蔡瑁擒住。 蔡瑁酒醉,未及反抗,便被按倒在地。 在场的荆州官员皆面如土色,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感到无措。 蔡瑁此时也已经反应过来,这场宴席就是为自己设的。 见曹操又搬出了自己鸩杀刘表的罪状,这条是重罪。 饶是蔡瑁位高权重,也不好辩驳。 当即只能应声喊道: “丞相明鉴,瑁实无罪!!” 眼下只能高喊冤枉无罪,盼先躲过一劫。 回到军中去,曹操自然奈何不了自己。 但曹操何等人精,岂会看不出蔡瑁这点小心思。 当即叱道: “汝弑君作乱,天地不容。” “今又怠慢军务,若要饶恕你,吾法令不能行也!” 于是不容其争辩,便叱令武士将之推出去斩首。 须臾,首级献于阶前。 荆州之众,皆股栗不能言。 无不心怀忧惧,唯恐曹操将他们一并收拾了。 主要是曹真现在带人围住大堂,他们想走也走不了。 只能竖起耳朵,听候曹操发落。 曹操乃命陈琳宣读蔡瑁的十大罪状: 其一,密谋弑主,窃夺大权。 其二,私通东吴,联络齐国。 其三,贻误军机,怠慢训练。 其四,…… 只有前三条罪状,是最重的。 后面七条,则完全是为了滥竽充数。 不过凑足十条罪状,为更显得蔡瑁此人罪大恶极。 曹操杀之有名,合情合理。 宣读既毕,即下令传檄各郡。 又告在场官员,说设此宴,只为诛蔡瑁,与尔等无关。 众人再此谢过,战战兢兢,喏喏而退。 翌日, 曹操大会群僚,又以温言抚慰道: “诸君皆国家栋梁,瑁之罪本不该及祸众人。” 于是,表蒯越为江陵侯。 表黄射为章陵侯。 拜庞季为南郡太守。 其余荆襄士族,各自加官进爵,人人皆有封赏。 此举,无疑是将荆州人的利益与自己绑在了一起。 荆州并非一家独大,蔡家倒台,蒯家、庞家、黄家都乐见其成。 尤其是蔡瑁一死,大伙儿全都升官封侯。 真可谓是蔡瑁跌倒,人人吃饱。 尤其是那系列的封赏。 蒯越、黄射尽皆封侯,且封地都是荆州要地。 意思就是告诉众人,只有击退孙刘联军,你们才能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 至于庞季也被拜为了南郡太守。 南郡乃荆州州治,是这里的权力中心。 也是曹操向荆州众人释放的一个信号,即我杀蔡瑁,只为夺荆州水军的军权。 绝不侵害尔等的既得利益,并且还要巩固你们的利益。 此所谓恩威并施,刚柔并济。 诛一瑁而水军震怖,封众贤而荆襄归心。 虽权诈之术,亦霸主之略也。 这边曹操既夺军权,又暂时稳住了荆州各派以后。 乃命曹仁全权接管荆州水军,又令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 代蔡瑁、张允训练水军。 细作探知,报过江东。 周瑜闻言,震惊不已: “蔡瑁、张允竟已为曹操所杀矣!” “那二人于水军精熟之项,颇有建树,曹操奈何不用,反而杀之?” 周瑜想不通,旁人告知,貌似是李翊使离间计。 令曹氏生疑,最终杀害了蔡瑁、张允二人。 周瑜温言,忍不住叹了口气: “吾所患者,惟此二人耳。” “今既剿除,吾本该无忧。” “奈何李翊用兵如此,兼之背靠齐国,吾只恐我孙吴最终难以胜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