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曹操见了,忙上前将之拦住,问,“君侯何往?” “……去接刘夫人到渤海去。” 李翊不假思索答。 “呵呵,君侯未免太过蛮横无礼。” “吾与本初乃是同窗发小,今其身丧,其妻儿吾自当养之。” “哪有似李郯侯这般,将其强迁至别处的?” 曹操坚决不同意李翊,把袁氏的家属带走。 李翊倒也从容不迫,弯唇笑道: “曹司空此言差矣。” “公虽与袁将军是旧友,但吾家与袁氏却是姻亲。” “若论及辈分来,翊也得称呼刘夫人一声伯母。” “况渤海本就是袁将军故居,子侄将伯母请回故居安住,又有何不妥呢?” 诶这!! 曹操无言以对,顿时后悔当初攻破寿春时,没有去跟刘备争抢袁氏女。 只因李翊给了他一个冯美人,虽然这人的确很美。 可美则美矣,真到用时,才发觉还是袁氏女好使。 “……呵呵,若曹公别无他事。” “那就容李某先行一步了,告辞。” 李翊辞了曹操,回到袁府。 黄忠迎上来见礼。 “我走之后,可有人来过?” “只有曹家的公子来过,不过被吾拦在府外,不得进入。” “……嗯,汉升此事做的很好。” “我军虽已攻破邺城,然袁氏在河北树大根深,非一朝一夕可灭。” “唯有善待其家属,以便收拢河北人心。” “故吾不欲使其落入曹操之手。” 说完,李翊重赏黄忠。 旋即走入府内。 刘夫人、甄宓、甄尧等兄弟姊妹都在。 见李翊来了,纷纷起身行礼。 “……怎么样了君侯,曹操想把我们孤儿寡母如何处置?” 刘夫人急匆匆地询问李翊外边的情况。 此前因为太害怕了,现在冷静下来也弄清楚了情况。 得知邺城并不归刘备所有。 也就是说她们都有可能成为曹操的战利品。 “伯母宽心,有翊在此,曹军入不得此门。” 李翊信誓旦旦地向刘夫人保证。 “只是诚如伯母所言,邺城并非刘将军所有,我等长留此地也不合适。” “故翊此来,就是想请伯母到渤海去居住。” 渤海是冀州数一数二的富郡,又是袁绍的故居。 刘夫人对此当然没有意见,即向李翊褔身拜道: “……非君侯不能保全妾家,妾身再谢。” 当即命人收拾了府里的金银细软,准备与李翊一道前往渤海。 邺城之内,风雨飘摇。 曹操忙着清查户籍,忽有人报府库里的银钱已金帛经查出来了。 曹操即命人拿来看。 结果曹兵清查出来的数目与图书上的数目完全对不上。 曹操诧怪道,“怎么比竹帛上记载的少这么多?” 这…… 众人面面相觑,这可是一个死亡问答。 一旦没回答好,让曹操怀疑是他们中饱私囊了,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我等不知,我等不知。” “哦,对了,适才徐州人从许攸府邸里拉出十数辆车来。” 忽有人想起些什么,向曹操提醒道。 “车上装了什么?”曹操问。 “……呃,离得太远,小人也没太看清。” “只是车上一定载满了贵重之物,否则不可能有那么多士兵护送。” 贵重之物? 曹操眉头皱起,表情凝重,沉吟半晌,忙问道: “此前,李翊遣谁去清查府库了?” “……听、听人说是许攸。” “许攸?” 曹操一怔,旋即醒悟过来,一拳捶在案上。 “好个李翊小儿,倒教你赚足人情了!” 众皆不解其意,忙问其故。 曹操则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示意众人下去。 旋即又望了眼案前的竹帛,这是一封表文。 是曹操刚刚拟好的,他将上奏朝廷,想要奏请自己为冀州牧。 虽然他已经是兖州牧了,但冀州实在是太富了,所以想要兼领。 曹操将表文拟好,交给心腹之人,令其星夜兼程赶往陈地朝廷。 令其务必赶在刘备之前,将表文上奏上去。 与此同时,李翊也领着人马出了邺城。 正欲使人探听袁尚的消息,忽有人报,袁谭因军中乏粮。 引兵劫掠了甘陵、安平、渤海、河间等处。 所掠之地百姓,无不咒骂。 李翊闻言,顿时怒道: “袁显思旧时在青州时,便常常纵兵掳掠乡里。” “今在冀州老家,反行此暴行。” “传我令,速去将他缉来见我。” 言讫,许褚领了一千先锋军士,先往甘陵去了。 刘晔兀自在那里冷笑,陈到见了,忙问道: “子扬先生因何发笑?” 刘晔小声地解释道: “袁显思纵兵掳掠乡里,李郯侯面上虽勃然大怒,然心中实则暗喜。” 啊? 陈到一愣,更加不能理解了。 “……适才君侯明明盛怒,子扬先生云何说他心里高兴?” “……呵呵,说不得,说不得。” 刘晔笑着摇了摇头,一捋胡须,催马走了。 “嘁,不说便不说。” …… 徐州,下邳。 张飞伏在案前,替刘备磨墨。 “……益德,你伤势如何了?” “害,三十军棍算什么。” 张飞一边磨墨,一边埋怨道: “俺老张打了这么多年的仗了,刀枪剑戟中杀出来的,难道还会怕这个?” “怕就怕在籍籍无名,空有一身武力,而不得施展。” “李先生不用俺也就罢了,就俺遣返回青州,却又不准我喝酒。” “这日子如何过得?” 话落,将磨好的墨水双手奉给刘备。 刘备一边落笔写字,一边笑道: “先生这样安排,也是为了你好。” 没错。 领导禁你酒,那是为了磨炼你的心性。 “为了我好?” 张飞轻声一声,满不在乎地说道: “若先生当真是我为好,就该让俺到前线杀敌去。” “这下倒好,子龙、仲康他们都陪着先生去河北了。” “就俺们三兄弟留着下邳,无事可做。” 刘备又是一笑: “我们三兄弟待在一起难道不好?” “益德不常常抱怨我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越来越短了么,如今难得聚在一块儿。” “怎么反倒不高兴了?” 张飞一扬眉,“俺不是这个意思!” “只是觉得河北战事重大,俺们不该置身于事外。” “吾等从未置身于事外过。” 刘备放下毛笔,站起身来,将写好的竹帛拿在手中检查。 张飞也跟着起身,问道: “兄长适才一直在写什么?” “我在写此次北伐的功劳簿,等之后交给子敬查验。” “待确定好之后,便上奏朝廷,为此次出征的将士们请功。” 刘备只是草拟了一份请功表。 具体如何实施,还要跟鲁肃商议一下。 因为许多官职,给的是否妥当,需要慎重考虑。 荀攸、刘晔等众俱随李翊北伐了,刘备身边所能相商者,唯子敬耳。 “这事儿好办,兄长交给俺,俺拿去给子敬。” 张飞自告奋勇,他自回到徐州后,实在闲的很。 巴不得找点儿事做。 “……好,就辛苦兄弟了。” 刘备微微一笑,将竹帛给了他。 张飞甫一出门,便有大量徐州官员围了上来。 “诶!三将军,三将军。” “三将军留步,留步。” 众人将张飞团团围住,一脸殷勤地问道: “……嘿嘿,敢问三将军适才在屋里头与主公商议表文之事。” “未知主公如何封赏的?” 前线将士的出征,也离不开他们这些后方官员的努力工作。 故而论功行赏,他们当然也是见者有份。 尤其河北殷富。 在给袁氏家族洗牌之后,肯定会空出大量职位来。 不少人都希望能在河北谋得个一官半职。 张飞不耐烦地举起手中竹帛,谓众人道: “兄长也是刚才拟好,还需找子敬先生商议。” “俺又哪里知晓?” “你等只管在此等候结果,若有安排,自是少不了你等好处。 话落,掠过众人而去。 众人连忙喊三将军慢走。 待其走远之后,立时开始议论纷纷起来。 “你们说主公这次会如何封赏我等啊?” “老夫这个仓曹掾,都当了三十年了。” “陶使君还未上任时,老夫便在这干。” “什么时候能够往上升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