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乃引兵于岸上截住孙策兵马。 孙策趁热打铁,引军快速登岸。 令程普、黄盖等老将为一路,又令陈武、吕范等新人为一路。 直取苏飞大营。 再命周瑜引一军绕后,四面合围苏飞营寨。 自己则亲自引军搦战。 苏飞并未察觉,见孙策兵少,乃布阵于野,前来迎战。 孙策列成阵势,挺枪跃马,出于门旗之下。 苏飞见此,乃高声骂道: “江东鼠辈,安敢侵我汉室宗亲境界!” 孙策扬枪骂道: “黄祖射杀我父,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又何多言?” 乃命韩当出阵挑战,苏飞命宋连出战。 两骑相交,战不十余,韩当佯败而走。 宋连催马来赶,孙策望见,乃按住手中枪,扯弓搭箭。 一箭正射中宋连面门,应弦落马。 孙策射死宋连,即催兵向前。 苏飞挺军迎战,忽闻得背后喊声大噪。 周瑜于寨后驱兵杀到,左边程普、右边陈武,各自杀来。 苏飞不能敌,弃却头盔、战马,杂于步军内逃命。 不想迎面撞上黄盖,黄盖以钢鞭击其后背。 苏飞吃痛,被黄盖一把搂了过去,生擒锁了。 黄祖所遣前部大军,尽为东吴所破。 黄祖闻得此讯,乃进兵屯于沙羡,亲自来战孙策。 或有人谏道: “目今新败,兵无战心,不如深沟高垒,以避孙策锋芒。” “再等刘荆州援军过来,江夏之围自解矣。” 黄祖对此却不以为然: “料一黄口小儿,有甚能耐。” “其父孙坚,号为猛虎,勇烈非常,尤死我手。” “此孙儿比之孙文台如何?” 遂不听其言,亲自引军乃战孙策。 孙策更不多言,只以得胜之兵,长驱直入,杀将过去。 黄祖挥师迎敌,两军相撞,血肉飞溅。 直杀至正午,黄祖军不能敌。 不断有人开始溃走,亦或倒戈卸甲向吴军投降。 黄祖亦身披数处伤势,狼狈而走。 剩余军马,被杀得无路可逃。 驱进河内,人马皆下河吃水。 人相喧嚷,马尽嘶鸣。 直杀得尸横遍野,溺死者无数。 此役孙吴军大胜荆州军。 共斩敌万余众,缴获船只三千余艘,财物堆积如山。 黄祖妻妾子女共七人,俱为孙策抓获。 这已经完成了孙策定下的出征荆州的目标,即抢夺财物,喂养军士。 随着黄祖得败逃,孙策遂占据了半个江夏。 于是又聚众商议,下一步的进兵之策。 顾雍谏言道: “孤城不可守,将军既已缴获大量船只钱粮,不妨返回江东去。” “别有良图,然后归还黄祖妻儿。” “勿使孙刘两家交恶太深,以免将来麻烦。” 孙策说道: “今既已获胜,岂有归还之理?” 顾雍再道: “一连打下江夏多个郡县,也该停下歇整,息养兵力,勿使军心躁动。” 孙策亦觉此言有理,虽然他作战风格都是速战速决。 但也不能不给士兵休息,不然必激起兵变。 遂纳顾雍之言,暂屯兵于沙羡休整。 孙策出征前,已料想到荆州会很富庶,万没想到其如此富庶。 此次征讨黄祖,所缴获的战利品远超他的想象。 同时,由于大败黄祖,不仅提振了军士士气,更是使自己的威名远扬。 这两天虽在沙羡休整,孙策亦能闻说坊间不少人都在谈论自己。 孙策见此,不胜欣喜,更以为傲睨得志。 由于孙策好与士民相近,故常常来到坊间与民同乐。 为此,收获了大量民心。 中有不少游客旅人,亦来沙羡,瞻拜这位新兴崛起的少年英雄。 程普向孙策谏言道: “此时正值多事之秋,宜当盘查细作,不可随便放人进城。” 孙策此时正是志得意满之时,并不以为然,答道: “我与百姓亲近,故百姓能够容我。” “今若拒之不与往来,有失人心。” 遂仍旧放任外地人士,自由进城。 程普苦劝不住,只得作罢。 孙策又获大量赞颂,暗自得意。 这日, 他闲得无聊,欲往山中打猎去。 程普等人引军相随。 至山上时,见一肥鹿跃过。 孙策正欲拈弓搭箭射之,不想肥鹿为大军所惊,早早地窜入林中。 孙策见走了鹿,大是懊恼,责备程普等人道: “汝等迫得近,吓走了我的鹿。” 程普等人乃道: “只为保护主公安全,非我等本意。” 孙策看一眼四周,笑道: “这山中人少,谁能害我?” “尔等只在此等候,我自去林中猎鹿。” 程普闻言大惊,忙道: “主公,您单身前往,只恐有失。” 孙策大怒,叱道: “吾纵横天下,所向披靡,怕谁来?” 程普见此,只得劝道: “既如此,可点十数骁骑,护卫左右,以保无虞。” 孙策挥了挥手,拒绝道: “人一多,鹿又吓走了。” “尔等不必跟太近,若有事,我只会来找尔等,不必多虑。” 程普等人苦劝,孙策仍是不听。 遂单骑出发,前往了密林之中。 …… …… 徐州,下邳。 “军师所思何事?” 刘备走至李翊身后,轻声问道。 李翊站起身来,也不着急行礼,而是先回复刘备的问话,道: “我在想河北之事呢。” 刘备见此,弯唇笑道: “军师对河北之事如此上心,果真有如此重要?” 李翊斩钉截铁的答道: “河北之事,即是天下之事。” “河北若定,则天下早晚能定。” “此非主公之所愿,万民之所想乎?” 刘备闻言一怔,又反问道: “此难道不是先生之所愿?” 李翊扼腕一叹,道: “倒让主公记挂了,说起来,翊本一布衣。” “蒙主公相救,遂许以驱驰。” “适才想事出神……若天下太平,百姓康居,边塞安宁。” “……又何须我等在此劳费心神,庙堂筹划。” “纵不得扬名于世,亦无所憾矣。” ……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