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打仗明明那么菜,为什么总是喜欢亲征? 其实,孙十万的外号,至少得有一半的锅给孙策背。 因为授兵制埋下了兵权分散,战力下滑等隐患。 尤其是当士兵成为了将领的“私产”之后,将领本身还愿不愿意玩命儿去消耗自己麾下的士卒? 你说兵打光了,装备都打坏了,那都是“我”将领私人的损失啊。 所以合肥之战,你就会看到一个奇景。 叫,“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现在知道为什么张辽在十万大军中是“无敢当者”了吧,谁舍得送自己的士兵去送死? 这也是为什么凌统的部曲为了救孙十万,被魏军杀光后,凌统会痛哭流涕。 那死的都是他凌统的凌家军啊!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吴军守家很猛,一旦过江出击就拉胯。 授兵制为孙氏的创业打下了坚实基础,但这也成了锁死孙氏向外扩张的枷锁。 孙策没有考虑过这个隐患吗? 不,他当然有想过。 但在孙策看来,只要他打得够快,快速统一天下,就能一发解决掉授兵制的问题。 毕竟他还这么年轻,有的是时间。 “我备战一年,正为此时,元叹又何存疑?” 孙策态度坚决,执意要对荆州动兵。 顾雍说道,“纵然要发兵,须得等个好时候,不急着冬日入水。” 正说间,忽听得堂外一阵脚步声传来。 走进来一位面如冠玉的郎君,朗声说道: “报仇雪恨,何待期年?” “黄祖射杀孙破虏,此仇不共戴天!” 众视之,乃周瑜也。 孙策见是周瑜大喜,即上前拉他手过来,说道: “公瑾此去柴桑,探知的如何?” “我孙吴可以进兵荆州否?” 周瑜一颔首,正色说道: “刘表并无深谋远虑,其膝下琦、琮二子尽皆愚劣,不能承业传基,付与大事。” “今不早图之,只恐将来为曹刘得先。” 孙策大喜,他要得就是这句话。 并不说周瑜的意见定会左右他是否动兵,而是周瑜的意见,可以使他更好的说服群臣出兵。 周瑜明白孙策的用意,接着对众人说道: “今汉祚日危,群雄并起,荆楚之地乃兵家必争之所也。” “曹操、刘备身处河南,专欲对付袁绍,无暇南顾。” “此天赐良机,正宜西图。” “若使中原胜负决出,不论是曹刘获胜,亦或是袁绍得胜。” “都将来取荆楚、江南。” “今不早图楚地,增长实力,将来何以撄北人之锋?” 这一质问,掷地有声。 此前反对出征的大臣,皆默然不能对。 周瑜目光逡巡一圈,接着说道: “今程普将军进兵柴桑,威胁庐江侧翼,正宜进驻荆州。” “可先取黄祖,祖已年老昏迈,务于货利。” “我曾前过江察之,见其侵求吏民,人心皆怨。” “战具不修,军无法律。” “明公若往攻之,其势必破。” “既破祖军,可鼓行而西,据楚关而图巴、蜀,汉中。” “蜀地乃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若联蜀地,合荆州、江南之地。” “则大事可定,霸业可兴也!” 周瑜洋洋洒洒地会孙策规划了孙吴未来的战略方案。 孙策闻言大喜,“公瑾之言,乃金玉之论也,最合吾心意!” 遂拜周瑜为中护军,总水陆军兵。 又令黄盖、陈武为前部先锋,吕范为行军参谋。 进驻柴桑,会合程普部队。 这也是孙策用人的习惯,那就是平衡新旧两派的关系。 黄盖、程普、韩当、朱治等人都是孙坚一朝的老臣。 而吕范、周瑜、陈武等人,都是孙策自己提拔培养起来的将领。孙策故意使两派势力均衡,以达到制衡之用,勿使一派坐大。 当诸派分置完后,孙策自领一万五千人在后,亲征江夏。 早有细作探知,将军报送至江夏郡府。 江夏太守黄祖也提前收到了襄阳那边发来的命令, 务必守好江口,莫使孙策过江。 黄祖急忙聚众商议退敌之策。 军中都督苏飞,提议道: “江夏拥据长江,孙策新起,战船艨艟甚少,必不能过江。” “可先引一队艨艟接住沔水江口,然后于艨艟上各设强弓硬弩千余张。” “将大索系定艨艟于水面之上。” “待孙吴兵至,我艨艟上发鼓响,众弓弩齐发。” “吴兵必不能进,只能退出水面。” 黄祖闻言大喜,道,“此计最妙,愿用公言。” 于是,黄祖命苏飞为主将,又令陈就、邓龙辅之,依计行事。 荆州船多,乃用船布阵,很快截住了江面。 静候吴军到来。 孙策军到,命黄盖、陈武引军去攻。 江面船只,弓弩架好,箭矢如雨。 黄盖、陈武皆不能进,只得退还。 孙策见此,乃聚众商议对策: “江夏船多,引船阻我过江,今不得进,为之奈何也?” 周瑜献策道: “为今之计,只有选精壮勇猛健儿,用走舸小船过去。” “先砍断大索,使荆州船只不能相连,然后再放火烧船。” “趁乱进攻,斩了陈就、邓龙,贼可破矣。” 孙策说道: “如此需用健儿,谁敢冒险?” 话音方落,众人皆陷入沉默,若有所思。 这不是胆量问题,而是行之甚难。 成与不成,都有可能不得全身而退。 几乎是要牺牲自己,而成全后方的大部队,忒也险了。 孙策目光逡巡一圈,见无人应答,乃轻轻笑道: “如此看来,非我亲为,不能成此事也!” 话音方落,众皆大惊。 周瑜急忙劝道: “不可!窃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孔子尤慎暴虎冯河之危,岂有主公亲自涉险之理?” “此合安居之道否?” 孙策嘴角微微翘起,弯唇笑道: “我视天下鼠辈如草芥耳,有何惧哉?” “公等只依计行事便好,明日看我破敌。” 众人无奈,只得应从。 次日,一大早。 孙吴这边,精选小船走舸百只。 每船用精兵三十人,十人撑船,二十人各披衣甲,手执铜刀。 孙策亲自站立船头,催船而进。 又拔剑在手,高声大呼: “孙郎在此!” 陈就、邓龙见此,遂命弓弩手直射向孙策。 孙策一手持剑,一手架盾,于船下避箭。 成功为其余船只吸引了大量火力。 剩余众船,俱不避箭矢,直至艨艟旁边, 于是挥刀便砍,将大索斩断。 由此,江上的荆州大船,纷纷失衡,不得控。 弓弩手也不得架弓瞄准,箭雨遂停。 中护军周瑜见此,急忙抓住战机,催促大军向前。 一时间船如箭发,闯入水寨。 然后天价放起火来。 烟焰涨天,火船烧起。 陈就、邓龙二将大惊,暗想局面失控,江上不能作战。 乃打算弃船而走,不想孙策已经登船,飞上艨艟来,抬手一剑,将邓龙砍死。 陈就则乘小船而走,不想江面上被陈武赶上,拈弓搭箭。 一箭中其后背,落水而死。 剩余江东兵杀到,大破荆州水军。 邓龙、陈就战死的消息传回江面。 时任主将的苏飞闻言大惊,道: “东吴军过江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