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看在这个情面上,还请庞功曹多多费心。” 功曹就相当于秘书,看似官儿不大,实际操作起来,权力大过许多人。 王朗清楚,只要得到庞统的首肯,他便能够见到李翊了。 庞统却对此无动于衷,只是淡然说道: “郯侯日理万机,每人都说有要事来见他,那郯侯岂不是人人都要见?” 王朗一愣,再道: “但朗确实是有要紧之事,绝无虚言!” 庞统眉心一蹙,望他一眼: “有什么要紧之事,可先与我说。” 这…… 王朗见庞统年少,暗想豫章归属大事,岂可轻托他人? 万一泄露出去,华歆与豫章子民都要受到牵连。 遂不愿说与庞统。 庞统见此吗,便道: “君若不愿明言,便请回吧!” 话落,转身便走。 王朗大惊,不想这少年人做事这么果决。 连忙追上去,拽住他衣袂,说道: “功曹莫走,功曹莫走。” “我说还不行吗?” 王朗叹一口气,眼下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这少年人身上。 只盼他真能为自己引荐李翊。 至于成与不成,就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遂将豫章之事,一并说给庞统听了。 庞统听罢,颔首道: “这确实值得郯侯拨冗一见。” 话落,又看向王朗,再问: “豫章的律令图书可有带来?” 王朗赶忙应道,“有,图书在此!” 即命仆人献上豫章的“投名状”。 仆人抱来一叠书卷,庞统随手绰起两卷,目光快速地扫过一眼。 豫章的官员名单,税收,驻兵,武库储备,仓禀粮食全都有详细记载。 庞统确信豫章是真心实意投诚,乃放下书卷,谓王朗道: “汝且稍候,容我通禀一声。” 王朗大喜,连连向庞统致谢。 于是,庞统命人备马,匆匆赶往郊外找到李翊。 见庞统箭步走来,李翊笑着冲他招手,说道: “士元来的正好,吾架上鹿肉正熟,可来与我共食。” 这…… 见李翊已将肉递过来了,庞统不敢拒绝,先谢过,然后快速放在嘴里嚼烂。 不时发出阵阵轻喘,显得颇为狼狈。 左右之人皆笑道: “庞功曹,慢慢吃!莫着急,这肉烫的紧哩。” 庞统匆匆忙将肉咽下,躬身向李翊汇报道: “君侯,豫章有使到了!” “豫章有使?” 李翊眉梢一挑,背着手,脸上并未有太多变化。 庞统紧跟在身后,补充说道: “那人自称是王朗,是前任会稽太守,此次是代表豫章太守华歆来我徐州的。” 哦? 这不是王治中吗? 有陶谦一朝的老臣,认得王朗。 他们以前是同事。 过了这许多年,他们仍旧在徐州位居高位。 而王朗却已经跌落神坛,无官可任,真叫人唏嘘。 可见效力一个稳健的政权是多么重要。 “他那做什么?”李翊问。 庞统乃将王朗此来的目的,一一想李翊说明了。 “王景兴此来,还把豫章的图书,官员任命等状全部带来了。” “诚意十足啊……” 庞统眉梢一挑,望着李翊说道。 “若是君侯能够拨冗一见,对收拢扬州西土人心,当有裨益。” 这后半句则完全是在替王朗说话了。 他见王朗及豫章这么有诚意,还是希望李翊见上一见的。 不过真要见了,就代表徐州要干涉豫章事务了。 主簿王脩说道: “豫章乃漳地也,多蚁虫野兽,自古不通中原。” “今我徐州,引孙策西取荆州刘表,经柴桑过长江。” “华歆必是感到不安,欲寻求我徐州庇护。” “然我徐州现如今深耕淮南,仅丹阳一地的山越问题尚未解决,如何腾出手来再保豫章?” “不如回绝了他,任由孙策、刘表两家争夺。” 王脩认为豫章是蛮夷之地,太穷太落后了,根本不值得徐州大力气去救。 即便豫章真的归附徐州,徐州要如何统治那里的飞地? 且那里经济文化那么落后,每年中央政府还不知要倒亏多少钱,投入进去开发基础设施。 实在划不来。 丹阳虽然也落后,但好歹有点战略价值,可以制衡江东地界。 同时它毗邻淮南、徐州,非常好控制。 此外,丹阳有精锐的丹阳兵,可以给徐州输血。 所以,徐州为丹阳放一点血是值得的,毕竟它能够反哺一些好处到徐州来。 豫章这完完全全是放血槽了。 即便是作为附庸,也没办法像丹阳那样给徐州输血。 豫章真正富裕的地方,也就其治所南昌县一地而已。 但也仅仅只是相较于豫章其他县乡,才显得富裕。 若只是为了一县之地,而大费周折,属实是划不来。 反倒是此地,对刘表与孙策两家非常重要。 因为豫章连接着荆州与江东,可以作为后勤补给地,具有卓越的战略价值。 所以,王脩认为完全可以把豫章作为筹码,放到孙刘两家的谈判桌上。 让两家为了豫章,争得你死我活。 最后徐州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王主簿所言有理,豫章不值得我等大费周折。” “……是呀是呀,这等蛮荒之地,何必我徐州下场干预呢?” 王脩的言论得到了徐州许多官员的认同。 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买卖,大家都不想做。 主要豫章也捞不出什么油水来,大家就更加嫌弃它了。 “公达以为如何?” 李翊问荀攸一旁的建议。 荀攸一捋胡须,沉声道: “豫章者,鸡肋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但于刘表、孙策而言,却是一块肥肉。” “若是能用它做做文章,或许可使江南无忧,使我河南专心对付河北。” 李翊又看向一旁的庞统。 虽不开言,庞统却能领会,正色说道: “豫章确实是真心实意投诚,统以为,既然豫章想要寻求庇护。” “我等何不派遣官员前去接手豫章军务,日后也好制衡江南。” 言外之意,若是豫章果真想要投诚,就把军政大权交出来吧。 我徐州派人去接收。 这样一来,豫章之地也就成了半诸侯了。 唯一不同的是,它名上顶了个徐州的保护伞。 旁人若要打豫章,便是要打徐州。 不论是荆州刘表还是江东孙策,都得好生掂量一下。 毕竟他们的敌人不止一个。 “士元此言最善,若能使徐州官员接手豫章,再好不过。” 既然豫章是放血槽,那就让它自治吧。 每年是盈利还是亏损,都不干徐州的事。 但如果能派遣徐州的官员驻守,徐州在江南的业务也能更加灵活。 “……罢,将使者带来吧。” 李翊一甩手,撩衣坐下。 少时,王朗被带了过来。 他目光逡巡一圈,见此地竟有这么多人。 怕不是徐州的大员来了大半儿。 于是王朗乃整了整衣冠,朗声拜道: “豫章王景兴,拜见郯侯!” ……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