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晔连忙站出来附和,“今河东情势如何,我等一概不知,仅凭现有信息,实在太少。” “尤遇此般大事,切不可此时贸然决断,否则必惹祸上身。” 刘备脸色微变,情绪很快平静了不少。 他微微阖上双眸,伸手揉捏了一下太阳穴,沉吟道: “今天子蒙难,为贼所欺。” “备身为汉臣,又是宗室,岂能无动于衷,袖手旁观呢?”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旋即却又都把目光投向了刘备身旁的李翊。 仿佛异口同声地在说,李先生你倒是说句话呀。 现在只有你能劝住主公了。 李翊当即会意,明白诸臣心中所想,遂出列谏言道: “请主公稍安勿躁,天子蒙难,我等皆痛心疾首。” “傕、汜二贼造逆,胆大妄为,意欲强掳天子,我等自然不会袖手旁观。” “只是凡遇大事,当有静气,不可鲁莽行事。” “今河东至我徐州,隔了豫州,兖州,欲救天子,山遥路远,诚非易事。” 刘备向来信任李翊,在听了他的劝说之后,这才冷静了下来。 “子玉所言甚是,适才是备听闻天子蒙难,一时乱了分寸。” “令诸公见笑了,勿怪。” 顿了一下,又问众人道: “天子赍诏宣我勤王保驾,诸位以为我徐州是否该派兵过去勤王?” 荀攸说道: “既是天子之诏,我等自然不该抗命。” “只是徐州距离河南尹云山遥远,我徐州恐难以派出大军前去。” 刘备颔首,表示理解。 徐州想要派出大军,越过兖、豫二州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备欲派人去往河南尹,奉天子临徐,诸公以为如何?” “此议不妥!” 未等荀攸等人开口,李翊便站出来出声阻止。 刘备微一怔,忙问为何。 李翊有条不紊,耐心解释道: “徐州势单力孤,除东面滨海之外,可谓三面环敌,无险可守。” “不可不谓百战之地。” “若迎天子来徐州,试问天下诸侯将何以自处?” 李翊坚决反对迎天子来徐州,因为只要把天子搞过来。 就会打破他苦心孤诣,为徐州,为老刘打造的战略方针。 在李翊的努力下,徐州不仅与北边的袁绍达成同盟,与西边儿的曹操也缓和了关系。 老刘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南边的袁术。 可把天子迎过来呢? 与曹操的关系马上就会破裂! 曹操非常需要天子,需要汉室四百年的招牌。 他绝不会容许刘备一个汉室宗亲拥立了天子。 把他准备要“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的战略纳为己用。 除曹操外,徐州与袁绍的同盟也会马上破裂。 历史上,袁绍被曹操抢了天子之后,马上就后悔了。 史书叫,“绍每得诏书,患有不便于己,乃欲移天子自近。” 以前曹操是袁绍的小弟,官职都是袁绍赏给他的。 而曹操自迎了天子之后,立马倒反天罡,居高临下,给袁绍封起官来。 被小弟骑脸输出,令袁绍破了大防。 而袁曹的关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全面破裂的。 所以李翊坚决反对把天子刘协迎到徐州来,这会打破徐州大好的外交环境。 使老刘还有徐州成为众矢之的。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 汉帝名义上仍然是天下共主,谁要是反汉,便是政治不正确。 袁术称帝的时候,就先后遭到了曹操、吕布、刘备、孙策、陈登的攻打。 你就可以想象此时汉室在当时士人的心中是个什么样的地位了。 “适才,翊只说了迎奉天子的不可行。” “却还未说迎天子的难处。” 李翊接着补充说明,“纵然我等真要迎奉天子来徐州,如何跨越这豫、兖二州。” “从曹操的眼皮子底下,将天子接走?” “主公认为以曹操之雄略,可会放过利用天子而号令诸侯的机会么?” “纵然我等在豫州一事上达成了和解,利益一致。” “可天子王驾是不容妥协的问题,曹孟德绝对不会同意把天子迎到徐州去。” “若我等执意要迎接,曹刘两家必然大交兵。” “两家死伤,祸及百姓不说,更有可能误伤天子王驾。” “此可是主公希望看到的结果?” 刘备闻言一惊,不由得坐了下来。 李翊一语点醒梦中人,若不是他这般提醒。 刘备还没意识到迎立天子有多难。 天子这么重量级的人物,尤其还带着文武百官,走到哪里都声势浩大。 的确是不可能悄无声息地迁到徐州来。 可若兴师动众,必遭来以曹操为首的诸侯反对。 到时候估计走不到半箭之地,便会爆发一场在所难免的大战。 荀攸等人纷纷向李翊投去了一个敬佩的目光,暗道还是子玉你有手段,一下就把主公给劝住了。 “……主公。” 顿了一下,荀攸也站了出来,开口谏言。 “适才李先生提出了迎天子的难处,在下以为除外敌之外,我徐州内部也难以供养天子王驾。” “我徐州自取岁开始,便大量收拢流民。” “今又至冬日,还要发放大量衣物与口粮。” ……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