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经过刘备与李翊、陈登的商议之后,最终决定同意与刘表达成同盟。 至于盟约内容,虽未详细拟定。 但大体可以分为,刘表以平价,卖粮卖船给刘备。 刘备则会在将来对袁术的战事中,默许刘表参与到扬州事务的讨论中来。 即便刘表未来想要索取庐江、豫章的表奏权,刘备也会睁一只闭一只眼。 盟约内容大致为此,确定好后,刘备即命孙乾随刘先一同返还荆州。 向刘表表明自己对庐江、豫州等扬州西壤的态度。 “主公,现在还有一位使者未曾离去。” “我此前将之暂时搁置,是为拖延之法,现在主公既然赶回来了。” “未知要如何处置?” 李翊说的人自然是指许劭。 他是代表扬州刺史刘繇来的,想要刘备出兵配合刘繇夹攻孙策。 尤其广陵与孙策的丹徒仅一江之隔,旦日可至。 加之刘备与刘繇又同为汉皇宗亲,所以几乎是刘繇目前能找到的最好的援军了。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刘备已经与历史上的刘备相去甚远。 历史上的刘备,此时还缩在下邳城内,靠着麋家、陈家的支持来统治残破不堪的徐州。 所能动员的兵马,也不过堪堪两万人不到而已。 但现在,刘备已经一统徐州五郡,并将自己的势力范围,影响到了青州、兖州、豫州、扬州一带。 并且,徐州如果全国总动员的话,是能够拉出一支高达七万人左右的可战之兵的。 当然了,这种规模的兵马,刘备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可能去调动的。 因为光每日耗费的钱粮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不管怎么讲, 刘备现在已是东方一个强大的诸侯,不会被天下任何一个诸侯给随便左右立场。 接下来他的每一个决定都需要慎之又慎,妥善处理好与周边诸侯的关系。 “……扬州刘正礼么?” 刘备一捋胡须,面露犹豫之色。 “此事却难呐,刘扬州与我同为宗室,又是朝廷任命的扬州刺史。” “今既向我求援,按说当救。” “只是……那孙郎……” 虽然孙策已经有了曲阿之战这样的大捷,可实际上依然是刘强孙弱。 且不说两边的兵力之悬殊,就说本地士人豪强都是拥戴刘繇的。 更别说吴郡许贡,会稽王朗都是与刘繇在同一阵线上的。 孙策再是勇猛,手中也仅就两个县而已。 本来对上刘繇就没多大胜算,自己这边再出兵配合刘繇夹攻。 那孙策确实没得玩了。 刘备也算得上是一位战略家。 他能分清楚当前的形势。 如果留下孙策,那广陵南部所面临的威胁,不过就曲阿、丹徒两县而已。 可如果刘繇灭了孙策,那广陵受到的威胁就是大半个扬州了。 到那个时候,刘正礼是否真的会顾念当日的救援情谊,不向徐州拓展势力? 况刘备集团定下的战略方针,就是先克江南,合徐、扬二州之力以制天下。 把刘繇养肥了,给自己树一个大敌吗? “我广陵这边为了对抗袁术,几乎是节衣缩食,靡师费饷,真若派兵去攻打丹徒。” “最后恐反为他人做了嫁衣。” 陈登一语道出要害。 帮助刘繇纯亏本买卖。 人刘繇可是正儿八经的扬州刺史,他一旦扫清了宿敌,就很容易坐稳扬州。 这显然不符合徐州的自身安全。 在此之前,北方通过结盟袁绍,又暗中拉拢袁谭,解除了徐州北部的威胁。 西方又与曹操和好,同时扶持梁国郭贡,控制鲁、沛两地,来提升徐州西部的防御。 最后的南方,不断与袁术的交兵,也是为了解决广陵一带的安全隐患。 现在江东的事务,无非就是袁术的手下孙策,与扬州刘繇为首的各派相互争斗罢了。 “刘繇实力不俗,况许贡、王朗都与其同一阵线。” “若真让刘繇坐稳扬州,于徐州而言绝非好事。” 李翊淡淡地为刘备分析。 “所以我意,不如以我徐州乏粮为由,回绝了刘繇请派援军的请求。” 这个理由是很合理的。 毕竟大家都知道刘备在过去一年打了多少仗,尤其最近跟袁术在广陵、钟离不断火并。 所耗费的粮食数目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因粮草不足为由回绝刘繇,刘繇是无话可说的。 “不过孙策终究也是一个隐患。” “我听闻其在曲阿募兵,欲在明年攻取吴郡。” “若其当真攻下来了,我们方可考虑出兵援助刘扬州。” 刘备闻言,恍然大悟。 军师的战略还是那么精明。 现在刘强孙弱,所以我们不能帮助刘繇。 只要我们放任孙策不管,他就会向吴郡、会稽一带发展。 我们可以允许他先发育一会儿,但只要他打下了吴郡一带,就立马支援刘繇。 把孙策限制在吴郡,让他不能够再继续发育下去。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 平衡孙刘两家的实力,让两家在扬州内斗。 只要江东一天不统一,刘备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全力对付袁术。 若是刘备灭了袁术,一统淮南。 即便江东真的统一了,又如何能够挡得住刘备的大军? 真到那个时候,刘备继承了袁术的遗产,水师也早已成型。 踏平江东,易如反掌耳。 “妙!妙哉!” 刘备对李翊提出的战略构想佩服的五体投地。 可别忘了,袁术的影响力还涉及到了豫州。 而刘备也对豫州的鲁国、沛国下手了。 把淮南兼并了,那沛国、庐江皆是彀中之物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