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吃完早饭后,家家户户都利索的把东西收好,继续赶路。 王氏招呼着儿子媳妇把做饭的家伙什搬上木板车。 刘氏把虎娃和铁头也放上去了。 一天的脚程,两个七八岁的孩子可走不了。 二房有样学样,另外的木板车上放了昨天众人用过的铺盖,以及二丫三丫两个小女娃。 另外还有一架牛车,里面放的就是林家最值钱的东西——细软银钱、水以及粮食。 东西都安置好以后,林大柱林二柱一人拉着一辆破木板车,林三柱林四柱走在旁边,四人互相替换休息。 对于这些成年男丁来说,不拉车不拿东西就相当于在休息了。 至于林爹林贵银,作为年近五旬的当家人,那必须拥有一份既不太累又不太闲的差事——赶牛车。 女眷这边,王氏拉着林小娘上了牛车。 车棚弄得很简陋,里面又堆着许多东西。 加上已经十二岁的林大丫,她们三个人紧紧挨在一起,着实谈不上舒适。 刘氏和杨氏跟在牛车旁边不紧不慢的走。 逃荒路上主要靠的还是双脚,没车的人家多。 跟着大队伍一起走,想快都快不了。 再说王氏一贯刀子嘴豆腐心,每隔一个时辰就会下来活动活动,再骂骂咧咧的叫两个媳妇上车坐会儿歇歇脚。 这缓慢的速度也正正好。 林小娘坐在牛车里,无聊中撩起布帘向外观察了一下。 根据她的观察,林家村里面一起出来逃荒的人家有二十几户。 加上附近李家村刘家村王家村的,虽然没有紧紧地挨着一起走,但是几个村子间互有默契。 一路上走走停停的,总不会距离太远。 林小娘看过外面的景色,就盯着她娘手指上下翻飞的纳鞋底看。 王氏嘴上虽然彪悍,但是干活儿从来不含糊。 哪怕坐在连胳膊大腿都伸不直的牛车里,手上都是做着活计的。 对于女红手工,林小娘从来都没有接触过。 她从五岁就开始练武,七八岁站梅花桩练轻功,十五岁就能驯服烈马,独自猎杀猛虎。 等二十岁时,已经是赫赫有名的军中战神。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