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主公所言之物,真能取暖?” 姚广孝问道。 “当然,比起木炭来,取暖更加持久,效果更好。” 刘玮点点头,“还能更容易冶炼铜铁,打造工具。” 在云中遇到的这场大雪,姚广孝和一众官员绞尽脑汁想到的御寒手段,却只能堪堪应付过去。 毕竟木炭并没有准备多少,而柴禾还是生的。 现在听闻有比木炭更好的取暖物资,自然是来了兴致。 虽然是阴山南麓,高大的阴山挡住了北边来的寒冷气流,但这里维度高,一到冬天肯定还是十分寒冷的。 而且现在才是初冬,要到明年春暖花开,怎么也得寒冷四五个月才会转暖。 “此物何处可有?” 姚广孝眼中顿时期待无比。 他现在是军师,还是长史,他和身为侯府司马的薛仁贵,一文一武。 一个负责政事,一个负责军务。 眼下几万人的御寒是老大难问题。 这几日虽然放晴,冬日的太阳照得些许暖和,不过看天气很快就要变得阴冷,搞不好又会下雪。 要是再下一场雪,处在湖畔的五原城,想要伐薪还得去几十里之外的阴山山脚。 “我们在这里安顿一两日,我便让郭杨两位侍卫负责此事,带人去朔方沃野县。” “那里挖地不到三十来丈,必能现出煤炭。” 刘玮自信满满。 后世刘玮在旅游的时候,在磴口县东北河的拐子古城附近,参观过一个巨大的露天煤矿。 运煤车在几十米深的煤坑底部,将黝黑的煤矿一车车运出来。 听工人说,一开始下挖十多米就有煤层,这么大的坑,也是挖了好多年了的。 这个磴口县,汉末便是沃野县。 东汉朝廷对云中四郡失去控制,沃野县自然也被废了。 “原来主公早有安排,那贫僧就不必操心了!” 姚广孝当即又一摊手,“主公,我们还是聊聊人手的事情!” “初步预计,修筑城池需要五万人,工期二年!” “开荒的话,便鼓励朔方和五原两位太守的士卒,以及两郡百姓积极劳作。” “我们划出区域,规范引导。” “开荒出来的田亩,分官田和私田...” 刘玮道:“开荒种田之事,想必军师更有良策,本侯就不过问!” “不过有一点,这开荒的秸秆,枯草,一定要火烧!切莫让它们埋在地里。” 后世那些所谓的砖家不让焚烧秸秆,说是污染环境! 千百年来就是这么种地,一群从没下地的人睁着眼睛说瞎话。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