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路风驰电掣,直奔美稷。 这三千兵马交给姚广孝带领,装备之后,一下子激发了姚广孝的内在训练天赋。 三千人马,很快就具备了大明五大精锐部队之一三千营的战斗素养。 这二星的兵种模板,自然比起一星兵种强悍很多。 李肃看到麾下这三千人,一开始还是在岱海挖土的壮丁,除了身体强壮一点外,似乎没有其他长处。 哪知让军师这么一装备,简单训练一下,就变成一支百战之师。 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肃杀之气,就让人不寒而栗。 李肃对这个和尚军师佩服得五体投地。 “李校尉,我们现在到哪了?” 眼见前方豁然开朗,隐约听到涛声阵阵,姚广孝便问。 “回军师,我们在清水河谷急行军半日,马不停蹄,已经抵达桐过城外。” “桐过城便是在清水河汇入黄河之侧,是定襄、云中、九原三郡交界处,有鸡鸣三郡之称!” “从这里渡过黄河,往西六十余里,便是匈奴的王庭,美稷。” 李肃在九原长大,对塞外的地理甚是了解。 姚广孝带他来,算是带着一个活地图。 凭什么说人家能当军师,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从选人用人这一点上,就可见一斑。 姚广孝沉吟一下:“那此城便是过河的渡口?” “没错,如果要渡河,除了这里外,往北七十里的箕陵,或往南过了偏关的河曲,皆是渡河的最佳之处。” 李肃仔细回答道。 “如此说来,那个左大都尉的兵马,要回美稷,这里就是必经之路?” “是的军师!” 李肃道,“河曲在偏关之南,他们不可能去攻打偏关而渡河。” “更不可能去箕陵,除非他们脑子进水非要跑这么远路!” 姚广孝摸着光头,看到了道路两边一直延伸到城外的干燥茅草,眼中发出寒光: “李校尉,你现在就率一千人夜袭桐过,给我先拿下城池!随后如此如此...” “另外两千人,如此如此...” “贫僧就在这里给他们布下水陆道场,超度他们,送他们去西方极乐。” 李肃眼中精光绽放:“军师之策,实在是妙,我现在就去安排!”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