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七日辞谷-《少年绝品天医》
            
            
            
                
    第(1/3)页
    师娘轻轻的带上门出去了。
    我静下心来,翻开昆仑仙本《道德经》:
    总章
    道可恒道,非常恒道;
    名可恒名,非常恒名。
    德可恒德,非常恒德;
    衡可恒衡,非常恒衡。
    无名而名,天地之始;
    有名而名,万物之母。
    无衡而衡,尊德之初;
    有衡而衡,万道之父。
    第一章
    ……
    这都是四字一句的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反而好记。
    我又翻开我买的道德经,这就是师傅所说的汉代王弼注本,或者叫翻译本。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王弼本没有总章,他把总章和第一章合并为一,这样义理反而没有原本的清晰明了。
    仙本的总章提出了“道名德衡”四个概念,
    这四者的关系,是整个道德经的灵魂也是总纲。
    有了总纲,就纲举目张。后面的81章都是在闸述这四者的关系和广意衍生。
    仙本中还提出了:无名而名,天地之始;有名而名,万物之母。无衡而衡,尊德之初;有衡而衡,万道之父。
    而王必本,仅仅翻译为: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而把“尊德之初”和“万道之父”直接腰斩和阉割了。
    显得莫名其妙:有其始而无其初;有其母而无其父。
    这不符合古人的思想和整体圆融的思维,
    古人认为:天地之间有阴阳,有始就有终,有父就有母。
    王弼还直接把第一章中的道的“奥妙精微”的玄妙关系,更是直接阉割成“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简直是惨不忍睹!把老子恢宏磅礴的哲理思想,阉割成干瘪蔫巴的太监思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