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泉州来人-《重振大明朝》


    第(3/3)页

    杨应乾将洪安澜等人一同召来,最后商议决定,将现有的兵员重新编为三个千户,原有已经经过整训的八百老兵打散到这三个千户中,千户由孙大勇亲兵队中三个较为得力的亲兵担任,而谢尚政三人则以指挥佥事的身份下到各千户,亲自督促新兵的操练。

    杨应乾深知一支军队是否有战斗力除了要注重操练外,严明的军纪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历史上很多战争,都是因为军纪的松散最后导致的全军大溃败。

    所以他任命孙大勇为永宁卫镇抚,允许他在军中挑选二百忠勇正直的士兵成立军法队,专责督查军中风纪,严肃军法。

    对于有读书人能来投奔卫所入军籍,杨应乾还是很感到新奇的,毕竟这个时代的读书人都是以科举入仕为正道的。

    不过,自己这里除了谢尚政他们三个武举算是粗通文墨外,其余都是一水的大老粗,能有个秀才来投奔总是一件好事。

    杨应乾便给吴谦委了个卫所师爷的位子,负责卫所钱粮支出等需要写写算算的事情,另外也帮衬着杨福凌烟阁的生意。

    一方面是为了帮杨福减减担子,一方面也是让杨福对其进行监视,毕竟刚刚进入卫所,对其品行还不甚了解,若不是实在缺人手,杨应乾断不会让一个新人掌管永宁卫钱粮这么重要的事的。

    安排完这些事,杨应乾不禁愁闷的挠了挠头,永宁卫一下子多出几千张嘴,每月仅军饷和米粮的支出就得一万多两银子。

    自己这几月赚的银子也就刚刚够一年的花费,如果再加上打制军械军服,尤其是杨应乾还想给卫所列装一部分火器,那样花费则更是巨大,自己这点钱也就只够小半年的花费。

    都说打仗打的是钱,以前自己还没有很直观的理解,通过这段时间对永宁卫的经营,杨应乾现在对这句话是深有体会。

    正在杨应乾暗自咋舌的时候,杨福从门外走了进来。

    “少爷,府外来了一个年轻人,自称是泉州的海商,想见见您。”

    杨应乾心中不禁微微一跳……..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