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回 事有意外-《我本三国一路人》


    第(2/3)页

    陆仁对此是既意外却又不怎么意外。上上下下的打晾了徐康几眼,陆仁又笑了:“你的胆色和学识。比起你的兄长元直,好像差得可不是一半。”

    徐庶,汉末三国的这段历史中最让人觉得可惜了的人才之一,其才华仅仅是在刘备占据新野的时候有过一次昙花一现般的精彩表现。但是但凡是了解一些徐庶的人,就没有人会否认徐庶的才华。就连诸葛亮在后期得知徐庶在魏国的际遇的时候,都苦叹过“魏多殊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ps?这里是以演义为基准的。事实上徐庶在魏国当到了御史中丞。官并不算低。不过从诸葛亮的话来看,以徐庶的才干要混个三公九卿应该不是难事才对。但是魏国在实行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之后,徐庶这样的寒门士子。想出头是非常难的,除非像邓艾那样得到了司马懿破格的赏识。可话又回来,邓艾一直被魏国的豪族大姓看不起。)

    陆仁作为穿越者,当然对徐庶这样的悲情人物持有很普遍的同情心态。当初去颍川的地头帮荀氏一族搞开发的时候,陆仁也曾经让人帮着打听过徐庶的这个弟弟和徐母的下落,想顺便的照顾一下徐氏母子,不过没能打听到什么消息。后来因为陆仁身上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慢慢的也就把这件事情给淡忘了。现在突然发现徐康居然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活动,也着实是让陆仁有些哭笑不得。

    史料上徐康是早早的就病死了,扔下个徐母在街头乞讨度日。不过那是建安十二年左右的事,现在才建安五年,徐康还没有病死到也没什么稀奇的。再陆仁在搞开发的时候,没少叮嘱和传播一些医疗卫生方面的常识,许许多多的人或许都因此而捡回了一条命也不定。

    要知道在那样的时代,一个重感冒引发的肺炎都很可能会要了一个人的命。陆仁虽然不是专业的医生,但现代许多的卫生知识却还是有的。而这些卫生知识,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疾病的发生。疾病不生,病死的机率当然就会少了很多,徐康或许就是这些受益者其中的一个。

    当下又多看了徐康几眼,感觉这徐康二十出头的年纪,身子骨好像是有些瘦弱,真要是来场什么急病,没准几天就能要了他的命。出于这种看法,陆仁就习惯性的摇了摇头。

    只是陆仁这一摇头,再联系上陆仁刚才所的话,却让徐康会错了意,一张没多少血色的脸当时就涨了个通红,但仍然强自辩解道:“家兄虽有胆识,但轻狂任侠,只为一时之意气而置家母于不顾。虽可当得一个‘义’字,却有负于孝道。在下虽无甚长处,但能恪守孝道,敬老母于堂前,足矣。”

    陆仁无语。这种事一向都是公公有理、婆婆有理,真要扯起来根本就没有半的意义。再想了想,自己也只不过是想照顾一下徐康母子,得难听无非就是想给徐康母子一口饱饭吃而已。至于打徐庶的主意,一则是陆仁当初根本就没那个想法,二则徐庶现在多半还躲在水镜先生那里进修,陆仁就算是想打徐庶的主意,他的手也伸不过去,所以陆仁并没有作何指望。

    淡淡的笑了笑,陆仁翻出了一个物件递给了徐康:“我看你年纪轻轻的,身体却很不怎么样,哪天真要是得了什么急病,恐怕三两下的就能要了你的命。这个你拿着,万一哪天真的得了急病难以医治,你带着这个去求见华陀华议郎,他看在我的面子上会救治于你的。”

    华陀是神医不假,但华陀实际上却是士子的身份,读书当官对华陀来才是正途,只不过他的医道之精把他的士子身份几乎完全的掩盖掉了。后来在献帝刘协迁都许昌的时候,华陀很不得已凭借着当初救过陆仁的事,请陆仁帮忙举荐,最后混到了个议郎的官职。不过在陆仁看来,华陀如果只是当官的话,这个议郎诂计也就到了头了。

    曹操当然也有请华陀去看过他的头风,不过就因为华陀比起原有的历史多了个议郎的身份,曹操就有不方便让华陀扔到正儿八经的朝堂官职,却跑去曹操那里当一个私人医生。而这样的结果是对是错,陆仁自己也不清楚。但不管怎么,陆仁这边要是有个什么头痛脑热的,找华陀帮忙看看到是很方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