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耐心等待。 每天都在督促部队训练。 然后是打造简陋版火箭炮。连炮管都节省了。 直接用两个铁环代替。能大体固定火箭炮,调整高度和方向即可。 不要求精度。 只要求数量。 必须多。 能够尽快的送到前线去。 随时随地都能投入战斗。 这边,日寇连续进攻。全军突击。进展迅速。 占领邹城…… 占领藤县…… 日寇前锋杀到苔儿庄。 遭受到国军强力阻击。上阵的就是关铁拳。 第十师团全力压上…… 汤伯恩20集团军投入战斗。顽强阻挡。 第五师团跟着前进…… 更多国军投入战斗,坚决阻击。 十四师团随后南下…… 终于…… 日寇两个师团进入微山湖东侧。 设想中的C计划,基本成型。在口袋里面,有日寇两个师团。 但是兖州、邹城,依然掌握在日寇手里。接防的是日寇十四师团。其主力在兖州和泰安之间。 在泰安以北,有日寇的26师团。驻守济南。 “鬼子很狡猾。”于学忠皱眉,“他们没有全部进入伏击圈。” “是的。”孙桐萱有些焦虑,“鬼子现在摆开的阵型,是进可攻,退可守。难办。” 两人沉默片刻。然后目光落在张庸的身上。 张庸正在闭目养神。 其实是在默默等待。 差不多了。 统帅部的命令应该到了。 呆坐了数天以后,要准备连续奋战了。 果然…… “报告!” “统帅部急电!” 通讯处长亲自送来两份电报。 一份是给第三集团军的。要求第三集团军接受张庸临时指挥。 一份是给张庸的。要求他立刻集中手上兵力,占领兖州、邹城。切断日寇第五、第十师团北逃的路线。 同时,阻挡日寇十四师团南下。防止其接应日寇突围。 简而言之,就是一刀封喉。 大活来了。 和自己预料中的差不多。 日寇不是蠢蛋,不可能完全按照理想情况出现。 它们没有愚蠢到三个师团全部挤在一起,然后进入包围圈。还有土肥原贤二在外面接应。 “你们看吧!” 张庸将电报递给两人。 然后派人将55军副军长拓跋雷火也叫来。 莫德宏还没有到达55军。只能是由拓跋雷火顶上。倒也没什么问题。 “我们要守住济宁、兖州、邹城一线。” “是的。” “我们腹背受敌。” “是的。” “防线全长六十公里左右。” “是的。” 孙桐萱没有说话。都是于学忠和张庸在商量。 第三集团军的情况,张庸已经基本了解。有战斗力的,大约五万人左右。 六十公里的防线,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如果是面对一般的敌人,五万人肯定差不多了。每公里一千人呢! 可是,同时面对日寇三个师团,那就不够看了。 哪怕是加上骑二军也是不够的。 三个师团的日寇战斗力,足够打爆国军任何一个地段的防御。 “还有68军。” “那就干吧!” 于学忠没有异议。下定决心。 统帅部将张庸放在济宁,要做的其实就是这件事。 整个包围圈压力最大位置。就是兖州、济宁一线。 不但要扎口袋。还要防止敌人将口袋松开。 前后都是敌人。 腹背受击。两面夹击。 随时可能被日寇吞没。 除了张庸,没有人能承担如此凶险的任务。 一旦成功,等待张庸的,毫无疑问,将是第四枚的国光勋章。或者更高的荣誉。 没有人会有意见。 因为除了他,没有其他人能做到。 现在,基本默认,国军第一悍将的名头,非张大专员莫属。 “报告!” 又有统帅部电令到来。 命令张庸在3月14日中午十二点之前控制兖州、邹城一线。 “今天是3月11日了。”于学忠皱眉。 三天时间,其实不多。 这是攻坚啊! 日寇占领着兖州,占领着邹城。 需要连续攻克两个据点,还是防御比较坚固的据点。 命令都是冷冰冰的,可是,要连续拿下两个据点,战斗绝对会白热化。 日寇肯定会察觉到国军的企图,然后负隅顽抗。 南面的敌人会北上增援。 北面的敌人会南下攻击。 国军夹在中间,背后受敌,还要攻坚,难度可想而知。 “专员?” “回电。保证完成任务。” “是。” 通讯处长转身离开。 张庸看看于学忠,又看看孙桐萱。 最后目光落在拓跋雷火的身上,“55军准备的怎么样?” “可以死战!”拓跋雷火朗声回答。 “那就开始吧!”张庸于是下达战斗命令。 于学忠率领本部51军,驻守济宁。 孙桐萱率领12军和55军,向兖州攻击前进。肃清外围日寇。 邹城,张庸亲自负责。 首先攻击邹城。攻击部队是68军。 何柱国的骑二军,负责外围。必要的时候,机动作战。 “就这样!” 张庸言简意赅。 首战动用的,就是68军。 第68军撤出邹城以后,就在东面地区埋伏。 现在,不过是卷土重来。 接到命令。 部队迅速向邹城移动。 张庸本人也策马赶向邹城。亲自指挥。 随行的,还有贴身记者杜芸。她负责记录和报导张庸的一切。 “嗒嗒嗒……” “嗒嗒嗒……” 马蹄声如雷。席卷旷野。 很快,张庸到达邹城外围。和李仙洲等人会面。 “专员!” “专员!” 李仙洲等人纷纷上前行礼,问好。 一个个都是如释重负,面带笑容。 终于…… 专员大人又回来了。 又可以和专员大人一起战斗了。 有专员大人在,就等于是有主心骨,可以轻轻松松战斗。 不用动脑子。 只需要执行命令就行。 专员大人说怎么打就怎么打。无脑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