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各有来历-《出闺阁记》
            
            
            
                
    第(2/3)页
    四柳巷与花厝河街的姐儿们,成了女医馆的常客。
    许是第一单生意起到的宣传作用,那对主仆回去后,渐渐便有不少做烟花行的姑娘登门,她们一来,那些正经人家的女子,便断不肯来了。
    生意虽好,名声却不大好,更重要的是,护士人手严重不足,一时间应付得便有些吃力,好在李氏肯帮忙,在府中寻了几个年老婆子,紧急培训后上岗,暂解陈滢燃眉之急。
    此外,几位女医都留下了,无一存有去意,这也让陈滢放了心。
    说起来,早在开设医馆前,陈滢就提前做过风险评估,此时情景,亦在她的预料。
    既是女医馆,来的病人之中,难保没有做特殊行业的,如果一视同仁地对待,则必会引来名声上的麻烦。
    也正因如此,聘请女医时,陈滢便格外留心,而今看来,她确实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比如,女医中有醉心医术、被陈滢的新颖医疗理念吸引者,内科大夫张四娘、妇人科大夫陆贞,便皆如是。
    如今,她们正在陈滢的启发下,尝试研制青霉素,虽进展极慢,但陈滢愿意为之买单。除每日看病外,两位大夫的业余时间全扑在实验上,哪里会理会外界流言?
    再者,亦有本性桀骜、不与俗世同流者,如内科大夫郑如蕙。她年过三旬,至今未嫁,口口声声“女子独活更清静”,自不惧外界流言。
    至于冯荔,则完全是被陈滢拿钱砸晕了。
    冯荔之母的病需得精养,说白了就是富贵病,每日花用不小,陈滢不仅替她雇请仆役、赁屋添粮,就连其母的医药费也按月报销五成,余下五成,冯荔薪俸足够支应,还能有些节余。
    如此优厚的条件,冯荔自不会离开,就算陈滢请她走,她也不会走。
    忙碌中,时序已至十月,庭中蜡梅开了几朵,香气清寒,李氏着我买来水仙,雨过天青瓷盆里,嫩绿亭亭,笃肥的叶片,叶尖还打着卷儿,有初生的蕾,包裹其间。
    这一日晨起,陈滢骑射完毕,临案习字。
    窗扇支起一半儿,透些许天光,隔窗望去,梅影幽疏,三两只雀儿栖上寒枝,啾鸣酬唱,婉转间关。
    “姑娘今儿还要出门么?”寻真拿根玉柄钎子,将炭炉里的炭块拨弄两下,轻声问
    屋中倒是暖和,几上瓶梅、案角水仙,香气被暖气一熏,越发清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