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立木为信-《青帝可汗》
            
            
            
                
    第(1/3)页
    “他们就在两三百年前,还一直是茹毛饮血的野蛮人,连火都不会用的那种。但是他们现在,相比我们汉人几千年的文化,他们是差远了,可若是给他们几千年,又会怎么样呢?”孔亮反问纪信。
    “然后呢,因为这些,我这个大将军就应该纵容他们,去残害百姓?去屠戮自己的族人?我的良心告诉我,这可不被我允许的。”纪信义正言辞说。
    “何止你这大侠有良心?我这酸文人虽然没有什么墨水,难道就没有良心了吗?我就会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去屠戮自己的族人,并且安之若素吗?”孔亮质问纪信。
    “说吧,你有什么主意?为什么每一次都要给我饶这个大圈子?”纪信笑了。
    “其实主意很简单,并且就在你的身上,只不过你没有注意主意罢了。”孔亮拨弄着核桃串珠,也随着纪信笑。
    纪信翻了个白眼,右手手腕子一抖,手指捏出了个爆栗,看了看孔亮的脑袋瓜子。
    “我说,我说还不行嘛!咱们虽是打着赫连广的旗号,可咱们终究是一支野路子罢了,咱们必须要讲究一个‘信’字,这‘信’字,不就是你的名字吗?不正是在你的身边吗?”孔亮说。
    “可怎么为信?你就送佛送到西,一口气把你的计划说出来吧。”纪信说。
    “我再给你讲个故事吧,这个故事是真实的事情,也让你知道信义的力量。”孔亮拨弄着串珠,再张开了嘴巴:
    “战国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图强之际,当时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这个事件成就了一代改革家商鞅,也留下了一个典故——立木为信。”
    说完,孔亮停止手中拨弄串珠的动作,看着纪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