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果说他们较为不满的地方,估计就是大吴的兵役过于繁重了。 每年都有不少的大吴儿郎要从军,远征异国他乡,这一去,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归家了。 “陛下,草民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请讲。” “朝廷最近推行什么十二年义务教育,据说这是强制性,草民不得不把三个儿子都送到了小学、初中入读。” 庆忌身边的一个中年人苦涩的笑道:“陛下,这家里的劳动力本来就少。” “草民的三个儿子固然未成年,却能帮上一些忙。” “如今都去上学了,家中这么多耕地,只有草民与拙荆,还有几个已经成年的儿女,着实忙不过来。” “陛下,能否改一改这所谓的义务教育?上学之事,任凭去留?” 闻言,庆忌笑而不语。 站在一边的皇太孙吴基啼笑皆非的道:“你这话,未免太过自私了。” “国家推行的十二年义务教育,完全是陛下对国人的恩典,莫大的恩典。” “难道你想让自己的儿子,跟你一样,一辈子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没有别的出路吗?” “这……” 中年人皱了皱眉头,想要反驳吴基的这一番话,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陛下,以草民之见,一辈子当个农民,也没什么不好。陛下说过,劳动最光荣,草民深以为然!” “善。” 庆忌微微颔首,很是赞赏的看了一眼这个中年人,缓声道:“劳动最光荣,此言不虚。” “在我大吴,不管是当官的,还是当兵的,或是务农的,务工的,都是在劳动,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二三子都在为大吴之繁荣昌盛,为国家社稷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心力。” “诚如太孙所言,你的三个儿子上了学,读小学、初中、高中,日后还可能上大学,随后他们就有着更多选择了。” “他们可以选择子承父业当农民,也可以当兵,也可以当官,一切皆看个人能力。” “这是他们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也是你们一家改变命运的机会。如此,岂能不珍惜?” 闻言,中年人顿时一脸郑重其事的神色,向庆忌跪下道:“陛下,草民受教了!” 庆忌的这一番良苦用心,他们能理解,那是最好不过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