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钟学姐的理想-《狗刨式的青春》


    第(2/3)页

    “你这是怎么了?”周良辰放慢速度跑在她外侧问道。

    “剪了头发,戴了隐形眼镜。怎么了?这就认不出我了?”钟洛影语气稍稍有点急促的问道。

    周良辰再次扭头上下打量了一遍在不是很明亮的灯光下显得黑了廋了不少的钟洛影,顶着一头很中性的发型,比自己的头发长不了多少。不知道是取了眼镜的原因还是真的瘦了,也黑了不少,看来一个暑假的旅行没少晒太阳。

    “你干嘛把头发剪了?不得留好几年才有那么长吗?怎么舍得的呢?”周良辰终于问出了自己疑惑的问题。

    “天气热,在外面洗头很麻烦,一狠心就剪掉了。”钟洛影伸手梳弄了一下自己很短很清爽的头发说道,“我去过你的家乡,然后从你们那里坐火车到贵州,去了不少山村,看到你跟我说的山里的情况。你真的没撒谎,甚至还美化了好多,我去的好多地方比你说的情况还要差。”

    “你一个人?”周良辰有点佩服这个学姐了。

    钟洛影的体力还是不能支撑她一边跑步一边和周良辰说话,放慢了脚步改跑为走,调节了呼吸后说道:“不是的,是报名参加省团委组织的希望工程的一个活动,不过去贵州是我自己和一起参加活动了另外两个人去的了。这次活动到了你们县却没有安排去你们老家的那个镇,我是单独行动的,去到了你们村,看到了你读了四年的小学,不过现在好像是被你们村里的村民买了下来。我去到你们那里的时候正在烤烟叶,我在你们村长家在烤烟房的烧火的地方烤过玉米、红薯吃,那个时候觉得你说什么你们山里怎么怎么落后,教育怎么怎么差,我觉得你有点夸张了。”

    “我跟你说过啊,我们镇算不错的了,有省道经过,有烟叶和茶叶这类经济作物,算是我们那片山区里条件比较好的一块了。”周良辰解释的说道。

    “我知道啊,不过是我在回到队伍以后去了另外几个乡镇的偏远的村子以后才理解的,去的那几个村基本就是老人和小孩在家,最多还有几个妇女在家也是因为家里确实有老人需要照顾走不开,有几个村路都还没通,购买生活用品还是靠肩挑背扛的,最好的是用骡子驮。孩子们到镇上的学校都要走四五个小时的山路,碰到下雨的话时间更长,我们那次进村有一半人走到半路就折返了,我也是幸亏跟你一起跑步锻炼了一段时间,才有体力坚持到最后。以前在电视节目中看到扶贫啊,慈善活动啊当时还觉得拍出来的那是世外桃源,是有诗意的田园生活,现在想起来真是太幼稚了,一户人家三四口人一年收入不足一千块钱能活出诗意来吗?好多人生病都是扛过来的,好一点的找村里的老郎中在山里找点草药来吃,休息几天,更多是就算是病了也得拖着生病的身子去干活,不然坐吃山空后面的日子更难捱。”钟洛影慢慢的说着,语气渐渐的低沉。

    周良辰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和她交谈了,说实在的,周良辰本人一直生活的在他自己看来是很不错的,父亲上到过初中,回到村里十七岁开始当村里的文书,过几年后是村长兼会计,到县里的党校学习过,周良辰出生的时候已经包产到户了,没有经历过大集体时按工分分配物资的时代,作为村里属于见过较多世面的人,父亲蒋建华把家里全部的土地种上了烤烟,还自己烧过石灰,开过拖拉机,算是村里收入较高的,所以周良辰跟钟洛影说的那些在钟洛影看来带上了一种乐观的态度,其实只能说周良辰自己对于自称是山里人,只是听说过却还没有真正亲身经历过钟洛影说的那种赤贫。

    “活动到后来的时候,带队的人中间有人说其实越往西部山区去,贫穷越发严重,这就是我和另外两个人在活动结束后为什么没有跟着回来的原因。我们都想去看看还有什么超出我们认知的世界,我们一路西行,在湘西去了几个山村,一次比一次震撼,周良辰你说你是山里的人应该能够理解我为什么会震撼是吧?后来在怀化坐火车进入贵州,专门找最贫困的地方去看,一次一次的刷新着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我从来不知道还有人能那样的活下来,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形容她们的生活。我们一起去的那两个人是师大的一对情侣,问起她们最关心的孩子的教育问题,你知道得出的答案是什么吗?村民也希望孩子能够上学学点知识,起码要学会写自己的名字,才能出门打工。可是有学校,没老师的村子多的是,让孩子去到因为山大人稀所以相对较远的镇上去读书开销更大,不是一般的家庭能够承受得住的,一家三四个孩子,大的带小的,到年纪稍大一点就出门打工。可是他们能做什么工作?所以我觉得希望工程是真的很重要,得教给他们下一辈的人知识,不然那样的日子是没有尽头的。”钟洛影应该是一个假期的见闻终于能够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了,拉着周良辰坐在看台上继续说道,“我说的很乱,确实不知道怎么表达,等我把照片洗出来了给你看你就知道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