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安南(十一)-《宣德大帝》


    第(2/3)页

    真正的油水都在哪些世家大户手中,只要打下一家大户,就足够大军一个月的粮草。而且清理这些大户之后,空出来的土地就会成为张辅与朱勇的私产,二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土地用以收买穷人的人心。

    更为关键的一点是,南方的安南人与北方的安南人有很大的不同,他们跟汉人没有任何的渊源。对于汉人的敌视也更加强烈。

    有步骤的打掉这些潜在的反抗者,对于两个封国日后的统治也有着莫大的好处。至于普通的黔首百姓,大字不识一个,完全没有民族意识,只要在封国推行汉语汉字教育,一代人之后,他们对大明的认同绝对会超过对原来的安南。

    与南部进行战争不同的是,北方在采取另一种办法清除安南人的精英,越来越多的安南士绅被打成了叛贼黎利的支持者,这些安南的精英阶层,要么被杀,要么就是被流放到旧港等明军控制的地盘上。

    经过土地的重新分配,大明对交趾布政使司的控制越来越稳定。随着一批批的国内移民开始在安南安家落户,红河三角洲的平原地区,经过清理的村子,平均每一个村子的汉人数量都不会低于六层,稳稳的占据多数。

    这样的清理还在持续进行,阳武侯带着五千羽林军化整为零专门对付这些士绅大户。这些士绅大户在面对明军咄咄逼人的攻势下,选择了联合起来对抗明军。

    这些安南人组织起来的军队并不正面与明军对抗,他们依靠熟悉地理环境的优势,神出鬼没的偷袭落单的明军,一个月内羽林军就损失了超过二百人,分摊到每一支小分队上,死的人并不多。可是汇总到整个羽林军一个协里,二百多人的伤亡可就触目惊心了。

    更要命的是,羽林军装备的新式火铳也因为反抗者的偷袭丢失了几杆。这新枪丢了可是天大的事,若是敌人拿回去开始大量仿制,大明拥有的武器装备优势也就荡然无存了。

    薛禄这时候也意识到了不对劲儿,这样大的伤亡绝对不是零星的反抗者所造成的的,安南北部肯定有了一个统一的组织,用以对抗大明的新政推行。

    与黄福和阮安商量过后,及时调整了政策,将所有的驻村工作组全部收缩到百姓基础良好的村子里。然后将军队集结开始扫荡外围的村子。

    这些村子正是这些安南武装的藏身之地,他们在村子里良好的百姓基础,视明军为侵略者。明军在这些村子里寸步难行,一些军官受不了安南人如同苍蝇一般的骚扰,下达了屠杀的命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