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大战将起跑路先-《水浒新秩序》
            
            
            
                
    第(3/3)页
    诸相公无奈,只能转而研究避敌之策。
    大宋江山虽然早已残破,社稷却还远没有到覆灭的时候。
    且教主道君皇帝御极二十五载,手腕极其了得,始终牢牢把控核心权力,就算逃跑了也会卷土重来。
    众相公无论是为了大宋江山,还是为了教主道君皇帝,抑或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都绝不能轻易放弃抵抗。
    诸公研究来研究去,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大敌当前,赵官家都要撂挑子了,他们这些臣子除了召天下兵马勤王、遣皇子分守四方、加强京城防御这老三式外,还能怎么办?
    两日后,教主道君皇帝命皇太子赵桓入朝,差内侍梁邦彦、黄仅押赐皇太子碾玉龙束带一条,并特别强调不许辞免。
    在讲究上下尊卑的封建社会里,與服礼仪皆有定制,什么登记的人穿什么颜色和样式的衣服,使用什么材质和形制的配饰都有严格的规定。
    凡违反者,皆视之为僭越。
    带即束衣的腰带,穿着宽袖袍服都要系腰带,但在大宋,乱系腰带是会死人的。
    宋制,腰带材质有玉、金、银、犀,铜、铁、角、石、墨玉之类,各有等差。
    玉带不许施于公服,犀非品官、通犀非特旨皆禁,铜、铁、角、石、墨玉之类,民庶及郡县吏、伎术等人皆得服。
    当然,制度是人制定出来的,必然也会因人而改变。
    大宋历史上,便有三次皇帝赐臣子玉带的故事。
    第一次是熙宁六年,宋军显威熙河路。
    捷报入京,宰臣王安石率群臣贺紫宸殿,神宗皇帝认为大宋国力提振全奈变法之功,特解所系白玉带赐主持变法的荆国公王安石,并命其使服以入贺。
    彼时,旨在富国强兵的变法虽然初见成效,但朝野之间反对的力量却异常强大,且大半火力集中到了拗相公王安石身上。
    王安石的一举一动都受到旧党的抵制和刁难,其人又一心全在变法之上,自然不想为了一点虚名再平白惹众人嫉妒,乃坚辞不从。
    只是,神宗皇帝赵顼也是个性子拗的,宣布王相公不服玉带,便不退班。
    王安石无奈,只能受诏,次日上朝却不肯再服用。
    神宗皇帝此举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荆国公宠信,双方的戏都演到位了,见王相公如此坚持,自然不会再强自为难其人。
    第二次是熙宁八年,大宋变法进入深水区,阻力愈大。
    为了安抚利益受损的宗室,神宗皇帝曾赐胞弟岐王赵颢、嘉王赵頵玉带。
    两位亲王就算有这贼心也没这贼胆,也不敢安心享用皇帝的赏赐,乃上奏:
    “蒙赐方团玉带,著为朝仪,乞宝藏于家,不敢服用。”
    神宗皇帝亲赐的东西哪有收回的道理,当即命工匠雕琢有别于天子形制的玉带赐给两位皇帝。
    赵颢、赵頵还是不敢受,固辞,皇帝却坚持下赐。
    被逼无奈之下,二人只能请加佩金鱼区别天子之物,以避人言。
    神宗欣然同意,以玉鱼赐之。
    自此之后,大宋亲王才开始佩玉鱼。
    第三次是大观年间,童贯统率大军收复青唐,教主道君皇帝参照熙河故事,以随身排方玉带赐予劳苦功高的鲁国公蔡京。
    彼时,蔡京已进太师,天子认为三师礼当异,特许其人将玉带施于公服。
    蔡京是何等人,如何会在这事上给自己找不痛快,力辞不许,乃乞琢为方团。
    如今是第四次,天子毫无征兆地赐皇太子赵桓碾玉龙束带,而后者竟也不知避嫌,竟然将之大咧咧地带上了殿。
    这下,所有朝臣都知道了教主道君皇帝去意已决,真的要跑路了。
    7017k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