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被服-《水浒新秩序》


    第(2/3)页

    这既是一种生产进步,也是一种生产能力不足的无奈。

    如今梁山人少,精于女红的妇女更少,若还靠一家一户自己制衣的传统做法,既不符合徐泽主张的规范化要求,效率也太低,还有一些无妇女户更是不得不考虑。

    当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统一样式和尺寸的服装肯定有些不甚适体。若想衣服更加合身适体,也可以私人定制,只要多交相应的工分便可。

    三是利用裁剪工装的剩余面料,参照徐泽提供的简易图纸,研制此时不曾出现的秋衣裤和新式内衣。

    张大嫂看到图纸后,立即对这个提议产生了浓厚兴趣,倒是还未出阁的小芸小娘子看到图纸后闹了个大红脸。

    大宋设有议礼局,专管天子到臣僚乃至士庶所有阶层的舆服之事,对不同身份者的服饰颜色、面料和制式的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规范。

    若不想被一直纠结左衽右衽的同胞们当做蛮夷抵制,就不要在着装上过于离经叛道。

    但徐泽又偏偏不是一个安于落后传统的人,外衣形制不能轻易改,那就在别人看不到的内衣上作突破,相信只要用过这些经历了时代检验的服饰,一般人都不会再拒绝。

    这些尝试只是打打擦边球,若大宋官民对此抵触不大,徐泽还计划以后将设计定型、技术成熟的秋衣、内衣等服饰推出,作为梁山物质文化输出的一个拳头产品,打入东京市场,当然这是后话了。

    此时棉花早已传入中原,便是寿张县也有人种植,但受限于去籽、弹花、纺线到织布的全套技术都不成熟,导致加工困难,成本很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