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文渊阁每天十二个时辰,随时随地都有人员在守着,就是为了不错过任何一个奏章。 特别是重要的,严重程度可以直接去打扰皇帝造人——这也是文渊阁设立在宫中的原因之一。 皇帝还不敢说“滚”字。 太祖皇帝有规定,最紧急程度的奏折,必须第一时间看。 比如说在前两年的时候,倭寇从江苏忽然登陆,展开杀戮的奏折,就是在五更时分抵达,并且第一时间送到寝宫门口,叫醒景和帝的。 如此一想的话,这也不叫什么996了,纯粹就是007啊! 惨无人道啊!! 好吧。 抱怨也没意义。 回到眼前来。 柳铭淇拿起了摆在最上面的一份奏折。 这是盐政大臣白恒望写来的。 他说盐商们为了祝贺新帝登基,所以联手捐献一千万两银子。 内阁的注释是刘仁怀写的,一千万两银子的银票已经到了。 刘仁怀没有问这笔钱的归宿,但拿奏章过来,就是让皇帝做决断。 “归为户部所用。” 柳铭淇顺手就用红色朱砂笔写下了批复。 倒不是他大方,而是盐商的钱可不好收,拿了之后,他以后怎么对盐商下手,从盐引制,改为票盐制? 之前景和帝不愿意去触碰得太深,所以没有实行柳铭淇的建议。 现在正好。 等到柳铭淇忙过了手里的事情,掌控好了朝廷内外,就可以对他们下手了。 实在不行,等到打下了青海湖之后,一切的盐商在朝廷面前都是渣渣! 想了想,柳铭淇又在奏章上加了另一句话。 “盐政大臣白恒望,今年不许回京述职,搞好盐务,就是对朕最大的交代。” 白恒望这个人能力还是有,但就是太圆滑了,没有沉下心来做事情。 以前他是景和帝的潜邸之臣,又能随时供应皇帝金钱,所以还能稳如泰山。 如今柳铭淇登基,他已经没有了靠山,正好再敲打他一下,想来会有不错的效果。 …… 第二个奏章来自于彭州府知府司马北。 司马北希望朝廷能再提供一万头牛,租赁给老百姓们,然后让他们能产出更多的粮食来。 而这种租赁的方式很新颖,同样和他们买地一样,按照市场价格分成十年来支付,十年利息是五成。 这个利息乍一看很高,但如果你放在十年来说,就很良心了。 在前世柳铭淇已经工作的朋友,能拿到的首套房最好贷款利率,便是五点几。 古代可没有这样的好事儿,之前让老百姓们借钱在彭州府购买土地,都是靠皇帝和朝廷的面子,才能让那些钱庄们勉为其难的借钱。 但司马北的意思柳铭淇也很明白。 既然景和帝让他拿彭州府当作试验田地,那么他就要做各种尝试。 这种让国家作为背书,借东西给老百姓的事情,其实以前也有过——比如说汉朝,那就曾经借了牛、马给老百姓饲养和使用。 只不过那些策略最后人亡政息,没有成功。 可这又并不妨碍司马北做进一步的尝试。 思索了之后,柳铭淇还是给了批复:“准!” 大康的户部并不富裕,但区区一个州府的实验,还是能承担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