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为什么术法的修行建议拜师,而不是看书学? 因为作者和读者之间,会存在着理解性的偏差。 可能读者觉得是作者没讲清楚,但作者本人却觉得自己讲得很清楚。 比如咱们下面这位友友就是这种情况。 她说是我提倡大家“修自己”,“多做利他人的事”,“要找自己的原因,不应该想到是对方的问题”,然后被人“欺负”得窦儿窦儿的,不知道怎么“说服自己”。 友友说,“继续帮助这样的人,我真的会有情绪”。 让大家受着气也要去帮助别人? 这是我的观点吗? 呜呜…… 这就是前面说过的,“用我的原话,去攻击我要表达的意思。” 第122章截图 幸好我一直积极地跟大家互动。 咱们能够及时地沟通上,还能给我留一个“狡辩”的机会,哈哈。 说回上面这位友友的问题。 “利他”,指的是心甘情愿的去帮助别人,是不求回报的。 比如我看到有人很善良,我想要维护这个世界所剩不多的善意,所以我愿意主动去帮助他,这与利益无关。 如果事后别人愿意表达感谢,很好。 如果对方没有给我们回报,也很好。 没有期待就没有失望。 利他也不是指去帮助所有的人,不论好坏的那种。 还要看对方值不值得帮,比如钟雨,我就不会掏心掏肺的“利他”。 所以,不存在“继续帮助这样的人,我真的会有情绪”的情况。 我不乐意的人,我是不会去帮他的。 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了吧? 利他,是心甘情愿不求回报的,而且并不是指所有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说,利他,金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 如果利他之前,我们已经很清楚地想好了自己想要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回报,那就不能称之为“自然而然”了。 就跟神通一样。 我们修好自己,神通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而不是在修之前就先设定好了,我要获得这个结果那个结果。 如果说帮领导做事,目标很明确就是想得到评优的好处,那这属于是交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