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华夏民族的木工榫卯结构,用了几千年了! 这是一个情理之中,又有些意料之外的发现。 情理之中是因为榫卯结构自古以来都是华夏传统的木工手艺,传承久远这一点没有任何人会怀疑。 意料之外则是没想到传承的这么久远,居然能追朔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古国。 以前最乐观的学者,也就认为榫卯结构最早也就是夏商周时期出现而已。 毕竟这是一种非常需要巧思的设计,还是挺需要「智慧」的。 不只是榫卯结构。 实际上良渚带给了考古学家们很多惊喜。 最早的一个惊喜,便是良渚的纺织文化了。 良渚的纺织是有出土工具的。 可不像有的地方,找到个丝绸残片,找到个锯齿形骨头,就说自己那边是丝绸发源地。 要那样子,丝绸之路上的地方怕是都要成发源地了。 「服章之美,故谓之华」,为什么我们说良渚有养蚕织娟,是华夏源头之一? 因为在良渚文化的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不少竹编织物、草编织物和丝麻织品。 竹编器物有竹席、篓、篮、箩、千篰簸箕等。 麻织品有麻布和麻绳。 丝织品有绢片、丝线和丝带等。 上述竹编器物和丝麻织品的工艺水平都很高! 如竹编器物的编织方法有一经纬人字纹、二经二纬人字纹、梅花眼、菱形花格和密纬疏经十字纹等。 丝织品的出现,说明良渚在四五千年前,就已开始养蚕织编。 而竹编器以及麻织品,也同样是华夏文明的一大特色。 直到清朝,华夏都是全球最大的竹编器和麻织品使用与制造国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