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十一章 天问 (一)-《《明》》


    第(2/3)页

    “笑什么”,叶风随检查自身衣冠,发现并无疏漏,紧张地问。

    “笑你,老叶啊,你说将来你们海盗共和国是作为中华的一部分。享受平等呢,还是游离在中华以外,被我们的后代欺负”?曹振乐呵呵地回敬。他很开心,武安国并非像这些年传言那样死板。但他理解错了武安国的意思,武安国刚才笑得根本不是叶风随,而是数百年后那个号称人人会说咖喱味英语的国家。他内心不无恶毒地猜测,这个国家当初英语就是不是就这样被普及的。

    叶风随听曹振打上了海盗共和国的主义。心中一惊。虽然知道他是在开玩笑,但谁能料到这种玩笑将来会不会成为事实,将茶杯向桌子上一顿,气哼哼的说道。“我看也未必,你们大明再强大,也不会让自己百姓享受平等。知道么,为什么连南洋那些土著都敢欺负汉人,因为你们在自己的朝廷从来就没把百姓当个人看”!

    “可我们在变,我们在争,这就是希望。”门帘一挑。独臂邵云飞走了进来,抓起武安国面前的茶杯,扬起脖子灌了几口,大声问道:“武兄,咱们打扫完了战场。你是不是该动一动了”。

    “动一动,什么意思”?武安国抬起头,不解地问。

    “返航!”邵云飞说得干脆利落。“当年你不动,我们也不勉强,因为没人信你那一套,你强出头也是白搭。可现在已经不是二十年前”!

    是该动一动了,武安国笑着看看曹振,又看了看气得脸红脖子粗的叶风随,扶着座椅慢慢站起。笑着对叶风随说道:“老弟,将来的事,自然有后人去管。他们自有自己的选择。我们这一代,做我们自己的事情就够了。走,去外边看看,看看水师返航的事准备怎样了”!

    “你说,你要返航,跟着他们,返航回大明”?叶风随更是惊诧,一下子从座位上跳了起来,迟疑地问:“武兄,你不是疯了吧。你,你二十多年……”?

    “你想说二十多年,武兄一直对朝廷不闻不问是不是”?靖海公曹振拍拍叶风随的肩膀,“所以你想请武兄到你的共和国去坐镇是不是?其实你错了,武兄二十多年可以说什么都没做,也可以说把什么都做了”!他看向武安国,眼中充满对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内战打起来后我才发现,武兄做的一些事情,刚好是我们此时需要的东西。这二十年武兄和郭兄等人在培根铸基,现在该是我们收获的时候了”。

    这是我么,怎么说得好像是个圣人?武安国笑了笑,摇摇头走出了屋子。朋友之间总是将彼此的优点放大,这点曹振和自己也不例外。二十年了,那一横一纵两条水泥路,能否连接这个国家使其不陷入割据状态,他没有任何把握。这个历史早已脱离了他的预知,既然连土耳其舰队诞生在红海这种事情都会发生,谁知道接下来还会出现什么混乱状态。况且对于自己的故国,他一直也弄不懂。同样是脱离殖民而独立,历史上,美国的十三个州可以诞生联邦国家,中国却陷入了军阀混战。美国可以诞生华盛顿,中国的先驱,不用说袁世凯的独裁,就是连他一向佩服的孙中山先生也曾要求国民党对其一个人效忠。美国的南北发生战争后,整个国家都会反思。想尽办法治疗国家在战争中的伤痛。而自己国家的历史上,哪次内战不是对战败者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这些都是为什么,在原来那个时空他就不懂,现在依然弄不明白。他曾想把答案归结为中国所处的地域。后来发觉此结论实在有些牵强。归结为文化,发现这样的想法未免有些不肖。归结为国人的不争气么,可三十年来发生在身边的事,无时无刻不在证明,中国有的是铁骨铮铮的硬汉子。李陵、李善平、伯文渊,这些人的热血让他不敢小视自己的先辈。

    他们探索了。他们一直在探索。只是他们没有找到一条真正合适的路罢了。武安国内心里这样评价大明朝的君臣,包括朱元璋和朱标。而自己给大伙指明的这条路,是否百分之百正确,武安国也不敢保证。他唯一能保证的就是,当年曾经有很多国家沿这条路走了,结果带来的是数百年的稳定和繁荣。虽然没有一步到位的实现平等。却为后人向平等迈进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现实可能。

    没有《独立宣言》所承诺的平等,就不会诞生马丁.路德.金的伟业。如今类似的宣言已经诞生在北平,武安国想要做的是再用力推动一把,利用二十多年人们自发的觉醒,将中华从发展的这道坎上推过去。无论《平等宣言》为什么诞生也好,一定要让它不被人利用,成为争霸天下的工具。而是切切实实地在法律上有所保障。

    水师即将返航。武安国和曹振,邵云飞将成为大明时局的最大变数。看着三人豪情万丈的身影,叶风随不觉有些羡慕,快走几步,追上武安国,大声问道:“武兄,叶某心中一直有个疑问想请教。不知武兄可否明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