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为了提振士气,刘贺特意下了诏令,在长安城实行一次盛大的出征观兵仪式。 出征的四万汉军分为十六个营,卯时就提前在长安城东城郭集结完毕了,而后以屯为单位列队,从城门进入长安。 入城门后,先沿着城街一路向西,经过明光宫、长乐宫,最后抵达未央宫北阙下。 接着,在北阙广场右转,沿华阳大街向北,最后在刘贺的检阅之下,从北门开拔出城。 一路上,数以万计的官民的夹道相送。 一屯屯的汉军从北阙广场走来,刘贺站在北城门城楼上,肃穆相送。 他身边的城墙上,站着百人,不是巡城兵卒,而是朝堂的重要人物——不仅有朝臣,还有诸侯王列侯,甚至有富商。 刘贺今日让他们来观兵当然是有一番深意的,那就是让他们再感受一下新军的压迫,不要再对自己的诏令阳奉阴违。 此举确实起到了作用,这些大人物看着一屯屯军容整肃的汉军迎面走来,一个个都噤若寒蝉,甚至忘记了交头接耳。 他们看得出来,这支由“募兵制”“新军功爵位制”“庶民百姓”“新式武备”堆起来的新军,战力极强。 对天子更是忠诚无比。 于是,少数人心中那仅存的一丝不满,也彻底地藏匿了起来。 如果朝堂没有发生大的变革,任何人都不敢再“忤逆”天子的诏令了。 不管愿不愿意,他们都只能坚定地“拥护”天子“革故鼎新”的新政。 在这观兵仪式上,由刘贺亲自设计“黑底龙纹”汉旗也第一次亮相,与汉节一起成为大汉标志和象征。 每屯汉军里都会有旗手专门负责擎旗,那一面面汉旗迎风飘扬,在华阳大道上组成了一片黑色的树林。 这些大汉好男儿,有些尚未加冠,有些已经年过不惑…… 今日一齐走出长安城,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安然而归。 刘贺看着他们,从头到尾都肃立相送。 此刻,这庄严肃穆,就是最好的军礼。 而在前一日,西域方向也传来了一些好消息。 前将军常惠提前完成了自己使命,在他软硬并施之下,刚刚取得大胜的乌孙国王愿发十万胜兵侧应汉军。 除了乌孙国之外,西域三十六国也被要求发兵参与到此次征伐中。 西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为葱岭以东,玉门关和阳关以西,有三十六国。 广义的则指经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所有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在内。 乌孙、大宛和大月氏这些大国广义上的西域国家,国民可达几十万,一次性调动的胜兵更可以达到十几万。 【胜兵是全民皆兵下的民兵】 而狭义西域中的三十六国,都是撮尔小国。 它们虽然有一国之名,但规模极小,很多国家甚至连城池都没有,只能算是一个村屯而已。 用弹丸之地来形容都是对他们的过奖了。 其实力莫说是不如大汉的一个郡国,就连一个县或者一个里都远远不如。 像其中的车师后城国,“户百五十四,口九百六十、胜兵二百六十人”。 这样的实力在大汉的面前,根本不堪一击。 一个县的亭卒聚集起来,就可以横扫西域三十六国中一半的国家了。 大汉愿意视之为邦国,除了西域地位重要,需要对其进行笼络之外,更体现了大汉开阔的胸襟。 不以大小论国格。 这是大汉自有的胸襟和气魄。 求订阅!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