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新一轮进攻-《狂野北美1846》
            
            
            
                
    第(2/3)页
    在大唐帝国远征军团方面,认为协约国统帅部制定战役过于乐观。
    在西线战场上
    协约国方面总兵力确实优于德军,但德军正在源源不断的从东线战场调动兵力,已经证明有超过17个德国师加强到西线战场上来。
    这些都是经过5年战争磨练的德国老兵,神经像钢条一样坚韧,妄图一蹴而就击败德国佬,明显过于乐观了。
    此时在西线战场,经历了索姆河、凡尔登等一系列大规模会战之后,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都付出了极为惨痛的代价,却均未能取得一丝一毫的战略性优势。
    双方的僵持胶着状态,令双方将领们在作战地图面前一筹莫展。
    参战国幸存下来的士兵只能在阴冷,潮湿与泛着恶臭味道的战壕坑道里度日如年般忍受着煎熬,极度的厌倦情绪在英法德奥等主要参战国广泛蔓延开来。
    新参战的大唐帝国远征军的士气还好些,英法等国士气几乎降到了谷底。
    尤其是法国军队,一旦上级勒令发起大规模战役,可能立刻面临军队大规模哗变,毕竟谁都不愿意去白白送死。
    守在战壕里尚能忍受,若主动攻击就意味着将遭受大量伤亡,这在历时5年的战争中,已经无数次被证明是铁律。
    所以在协约国统帅部争吵的十分厉害,英国人有自己的如意算盘,想让法唐两国打主力,英国远征军打辅助。
    法军肯定不愿意,福元帅希望英、法、唐三国主力齐上阵,尽快收复法国沦陷的国土,振奋国民精神。
    大唐帝国远征军也不愿意做冤大头,所以正在与法国人一起逼迫英国远征军主力也参与到秋季大会战中来。
    反观德国情况也不容乐观;
    德国人很快从打垮沙俄的兴奋中清醒过来,他们确实赢得了东线战场胜利。
    在唐国加入协约国联盟并源源不断地向西线和南线战场输送大量兵力后,德军好不容易赢得的优势,瞬间被逆转。
    即便从东线抽掉部队,也难以在兵力对比中占据优势。
    现在的德国经济极为窘迫,全国上下已经实行了几年的供应配给制。
    一名工厂强壮的德国工人每天只能得到5片面包和5克糖,名义上还有一小片劣肉,实际上很久看不到了。
    妇女和儿童的供应减半,这点食物填饱肚子都难,德国境内城乡有数百万人处于长期的饥饿中。
    能坚持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
    至于协约国统帅部计划中的南线战场,那就真的要靠大唐帝国一力支撑了。
    在第12次伊佐河战役中,意大利人彻底被德国军队打回了原形,如今已患上了严重的“恐德症”,而且是治不好的那种。
    若非大唐帝国援军固守的二线阵地,如今的意大利王国连首都都被德国人占领了。
    规划中南线战役的目的,就是击退德奥联军,收复意大利沦陷的国土,将战线再度推回到伊佐河区域。
    如今在意大利为主的南线战场上,大唐帝国的兵力已经达到63万余人,比意军总数还要多一些。
    仅仅第12次伊佐河战役中,遭受到德奥联军的联手重拳出击,意军伤亡4万余人,被俘21万余人,另有近30万人逃散不知所踪。
    差不多五十五万大军一朝灰云飞烟灭,而德奥联军方面仅仅伤亡1.7万余人,便将意大利打的溃退数百里,这样的战绩简直没正眼去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