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关于红九连对军改的推行和认知,陈钧这几日也简单的了解了下。 他们连之所以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足,还要得益于连队的两名军事主官思想带动。 就比如指导员李晨,他的主张就是部队的创新理念每前进一步,整个红九连全体官兵学习就跟进一步,观念也跟着更新一步。 这不。 7月28号上午,也就是陈钧过来实习,过的第二个周末。 刚吃过早饭,陈钧正在宿舍里面,跟着老兵一块整理内务时。 一名中尉火急火燎的走进宿舍,人刚进来,伸着脖子就开始大喊:“老赵?老郭?” “你们人呢?” “啥事啊苏大姐?大清早你这就嚎上了,老赵这会没在班里,应该去库房了吧。” 听到有人过来,五班班副郭淮起身笑着回应。 被称为苏大姐的,正是九连二排排长苏小华,陈钧入连仪式上,负责拿枪的那位,由于他名字有点偏女性化,再加上平时工作习惯性的咋咋呼呼。 刚毕业在基层连队没啥威望。 就被连里人安了一个这样的绰号。 “那找你也行。”苏小华说着,将他手中的一份报纸递给郭淮。 “这是金城军区的军报,指导员让我送过来,你们自己先看看,晚上可能会开实践课活动,到时候都要上台发言。” “哦,行,你去忙吧。”郭淮接过报纸挥了挥手。 五班的老兵,听到又要开实践课,原本正在整理内务的众人“哗啦”一声全围了上来。 连带着陈钧也围了过去,他想看看这军报上面报道的啥玩意。 九连所谓的实践课,通常都是指导员收集一些国内军区内部的动向或者消息,并展开讨论学习。 尤其是关于军改方面的内容。 指导员会安排全连战士,去执行学一个观点,讲一個故事,明一个道理。 通俗点说,那就是每次有重大消息的时候,指导员都会开会通知,根据每名战士的兴趣点,指定他们去研究大会中的一个知识点。 多研究,多想,等到实践课的时候,让战士们当教员,上台摆出自己的观点。 或者全员开讲坛。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九连学习上面的精神,引导他们把这些知识点和投身强军实践结合起来。 在连队里面,广泛开展讨论类似于“支持和拥护改革落脚点在哪里”,“基层官兵应该怎么做”等等类似的主题讨论活动。 不仅要去琢磨,还要所有人都上台发表自己的观点,让人人都能当教员,人人都能受益。 至于九连为啥要下这么大的功夫去研究这些,那按照班长之前阐述的意思,就是让九连在这次大规模军改后,仍然可以立足脚跟。 未雨绸缪,让全连凝聚连队向心力,汲取战斗力的不竭源泉,锻造全连的精气神。 想做到这些,选择用理论引领发展,以此来作为连队永葆先进的源动力,无疑是非常合适的。 毕竟,任何时代想要不被淘汰,唯一所能做的就是让自己去进步,不断的进步。 这几天,陈钧也知道了红九连的想法,也清楚人家这样的生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的积累就能够达到的。 反正总政安排他过来的用意,陈钧已经猜到了,无非就是自己当初考试,对于军改的观点想法跟总政对于未来部队的规划非常一致。 而红九连恰好属于自己那时候提出的观点所涉及的军改基层部队,那便派他过来实习看看,跟着学学也很有必要。 毕竟,有关这方面,军事院校的专家教授说再多都是理论,跟着人家基层部队的多学多看,结合实际多分析总归更有用。 陈钧想着,便朝班副手里的报纸望过去。 本来陈钧自己是没打算看多久,瞅瞅主要讲的啥事就行。 可他就是这么一瞅,差点把自己给整不会了。 报纸上记录的是有关,未来国防建设与国家安全之类的稳定关系。 主要从军事理论,战争策略,兵器装备,战场指挥,军事体制,国际军事等几个方面入手。 这本来也没啥。 能牵扯到国防建设,肯定和这几个方面脱不开啊。 可问题是,陈钧看着金城军报上的内容越看越熟悉。 后来,看到编组作战对比合成作战的描述时,陈钧才彻底反应过来。 尼玛。 这不是他当初在京都考试,填写的有关于《新时期强军目标》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嘛? 他当时举例也是从1985年京都军区和奉天军区以步兵,防化兵等等的编组作战,抛开团、旅、师的编制。 一点一点的扭转大军团作战的主思维,多方面分析合成营的优点。 如今内容经过简化后,出现在报纸上了。 这还是金城军区的军报? 陈钧疑惑的转动目光一直朝着下方看去,如果说刚才还有所怀疑的话,当他看到最终的落款处,供稿人那里写着“陈钧”两个字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