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要在这样复杂的情势和势力中生存,浩罕汗国的大汗爱里木本人,或许能做到平衡各方势力,保持浩罕大汗的权威,但阿吉德王子就不行了,各个教派和军阀表面上听从于他,但私底下完全是阳奉阴违。 这也是为什么整整四天,什么结果也没商量出来的重要原因,阿吉德王子主张走博罗和硕河,但几乎所有的门宦教长都赞成走玛尔坎苏河,双方谁也不让,已经开始较上了劲。 要走玛尔坎苏河的门宦教长们,是希望能到喀什噶尔以南去接收当地的信徒,而要走博罗和硕河的阿吉德王子,则是跟流浪在费尔干纳和浑都斯(昆都士)的喀什噶尔叛国者们混到了一起,叛国者希望阿吉德王子能让他们重返喀什噶尔和叶尔羌、于阗等地,为此他们愿意接受阿吉德王子的统治。 所以换而言之,喀什噶尔以西南的玛尔坎苏河地区,已经成了阿吉德的地盘了,他当然不会让这些不怀好意的费尔干纳门宦教长从那里经过。 “王子殿下,喀什噶尔军情紧急,还请王子殿下能和我们一起选择一条最能保证大家安全的道路!”有人说话了,显然他不是站在阿吉德王子这边的,什么叫保证自己的安全的情况下?这就只差没直接说,走玛尔坎苏河是最合适的了。 说话的是一个瘦高个,留着山羊胡子的老者,阿吉德王子不自在的轻轻摇了摇头,这老头叫做哈桑,但一般不能直接叫他哈桑,要尊称为伊玛目哈桑。 这是纳格什底般耶教团在霍罕的大伊玛目之一,影响力极大,就是他父亲爱里木大汗也要以礼相待。 这次征发的五万大军中,至少有三万是这些教团拉起来的,而且在军队中,几乎所有的中低层军官和士兵都听过伊玛目哈桑的名声,非常崇敬他。 所以哈桑除非不说话,但只要他发表了意见,阿吉德王子就不能再坚持走博罗和硕河了,除非他有极有力的证据证明走博罗和硕河最为稳妥。 终于等到伊玛目哈桑的决定了,下面的一众门宦教长们顿时就得意了起来,看向阿吉德王子的眼神也更具有逼迫性了。 呵呵!为什么爱里木汗只之出动了两千士兵,而让他们这些门宦教长出动了三万多人?为什么爱里木大汗没有亲自统领而让威望不足的阿吉德王子来统帅这支大军?这些门宦教长们心里跟明镜一样。 神权与王权,在河中这一块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其争斗和争斗的凶险程度,远超中世纪时期的欧洲。 他们这些顽固的门宦教长们,已经严重威胁到了身为大汗的爱里木了,或者说爱里木本人有信心压制这些门宦教长,但爱里木对自己的儿子乃至孙子能不能顺利压制这些门宦教长,维持汗王家族的权威没信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