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现在她作息挺稳定的,一般就是九点睡觉,早上五点起来,每天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偶尔会休息半小时。 但也只休息半个小时。 不但每天精气神十足,皮肤等各方面状态变好,就连体重都减了不少,可能前段时间略微发胖,既有吃的多的因素在,也有压力稍微有点大的因素在。 最近这段时间很多事都走上正轨。 上班也没啥事,真真轻松许多。 心情好了,压力少了,甚至于上班也没啥活,身体各方面不变好才怪呢。 果然还是上班和压力催人老啊。 …… 虽然高芸整个人的状态都变得轻松自在了许多,但她先前的那些布局,依旧在不断圆满,并且带来很多新变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首先是小高大队的养鸡业务,在高芸和唐明月等人的积极帮扶,以及他们自身的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着,到年底时,就已经基本做到了日产蛋万枚。 如此规模,总算得到了县里面的重视,派人过去考核审查一番之后,正式批准他们从原先的村办委托产业升级成为养殖场,专门的禽类或者说养鸡场。 并且给他们提供稳定的饲料供应。 还专门配了几个兽医坐镇。 此外就是,原来专门负责养鸡的那些只有工资,没有其他任何福利待遇的村民,正式升级成为养鸡场正式员工。 可以享受正常工人一切福利待遇。 大队长高古翔在养鸡场里面兼任了个领导位置,同时还特批给他们大队八个工作岗位进入养鸡场工作,至于其他工作岗位,当然得分给其他大队,乃至县城,不可能都给他们小高大队独吞。 而他们与食品厂原先的委托协议自然是就此作废,但高芸还是给他们食品厂争取到了一个好处,那就是鸡蛋优先供应食品厂,蛋鸡之类也得优先供应。 毕竟他们食品厂当初帮扶小高大队成立这个养鸡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他们提供稳定且足量的鸡蛋,要是这些鸡蛋不优先供应给他们,全都运出去卖。 那他们食品厂还搞个啥。 岂不是鸡飞蛋打了。 这方面高芸和张怀阳他们必须得据理力争,再加上大队长以及小高大队的村民们也都支持,这才把这事谈下来。 但不管怎么说,反正从此之后他们县鸡蛋供应相当充足,虽说依旧需要鸡蛋票,可至少不会出现有蛋票有钱,却因为鸡蛋没货,买不到鸡蛋的情况了。 还能提供一定数量的鸡蛋拿到附近县供销社卖,以及与附近县的一些粮食加工站换取大量的米糠等喂鸡的饲料。 有了小高大队这个榜样,原本一直还觉得自家养殖技术很不错,自给自足就挺好的平河大队再也坐不住,他们大队的大队长很快找到食品厂这边,找到高芸,找到张怀阳,想要申请下帮扶。 对此高芸肯定还是乐于见成的。 很快也提供了一系列技术帮扶,甚至还顺带把制作羽绒服的技术也贡献给了纺织厂,虽说二十年代世界上就已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件羽绒服,但国内正式开始制作羽绒服要到七十年代。 最初主要是用作登山探险。 所以她提供的技术也算新技术。 不过因为纺织厂这边暂时拿不出合格的布料,所以也只能先尝试做了几件不怎么合格,还经常跑毛的羽绒服,然后孙厂长就自己给自己开了封介绍信。 出去寻找合格的面料了。 高芸本来是想提供技术支持的,但上网一搜之后发现太复杂了,再加上考虑到她一直能提供各种各样的技术,也确实有些不大正常。只局限于养殖的话还好些,各方面都涉及那就太奇怪了。 好友再多也不能各行各业都有。 所以后来她就没多事,让孙厂长自己去折腾吧,按理讲应该是能找到合适布料的,无非就是成本高低问题罢了。 有了高芸这边的技术支持,平河大队养鸭业务发展的也是如火如荼,并且不到半年,鸭蛋产业就基本追上了小高大队的鸡蛋产量,不过也基本发展到了瓶颈,毕竟他们大队的河流就那么大。 如今这么多鸭子对河流已经产生了一定污染,再多的话各方面都不支持。 不过养鸭场也算是建了起来。 有了大队企业。 之后其他大队的大队长也有积极过来寻求高芸的帮助,希望高芸能给他们指点迷津,帮他们大队也找个好行当。 高芸则在陆续提供了些种蘑菇,养鹌鹑等技术后,表示自己好友已经被她掏空了,没有任何新技术了,还有大队想搞相关产业,让他们自己互相学习。 但不管怎么说,如此五年之后,他们整个县,包括县下面的那些个大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