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224:人情社会-《大山谋生1984》


    第(1/3)页

    第229章  224:人情社会

    王天孝上辈子对这种政府领导还是很还害怕的,但这辈子或许是有点成就了,反而显得就比较从容。

    心想着,自己也不做什么违法的事情,更不用求着他们,那暂时也不会怕他能怎么样。

    心中无所畏惧,表面上就显得很自然了。

    看王天孝过来,米粮急忙迎上前,拉着王天孝给那位副镇长说:“徐镇长,这就王天孝同志,您刚才看到的车辆,就是他场站的东西。”

    “哦,是嘛?”徐副镇长推推眼睛,仔细打量一番王天孝的,微笑道:“小王同志是吧,久仰大名,今日一见真人,真是年轻有为,名不虚传啊。”

    “王兄弟,这位是镇上的徐……镇长,是我们附近几个村子的包村人,才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

    所谓包村人,就是一种定点管理的制度。

    由镇上每位领导分别对应一些村子,协助村子发展经济,解决一些矛盾,顺便近距离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等等。

    这个政策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但实际执行起来却有点困难。

    毕竟每个村子的问题各不相同,在发展阶段,矛盾又比较突出,很多时候都不是加减单单能完成的工作。

    所以,开始这种政策还有点作用,到了后面就形同虚设了。

    王天孝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种事。

    不过,今日既然碰到了,他肯定要给足人家足够的面子。

    要知道,北方本来就很看重关系。

    越是小的地方,越是讲究人情社会,大家拉扯几个人,关系就被拉扯完了。

    和南方那种更多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的氛围截然不同。

    王天孝心里不畏惧这个人,但面子必须给够,毕竟后面这边还有很多事情呢,如果得罪了人家,怕是就不好办了。

    “徐镇长过奖了,我就是随意做点事情,不成气候,让您见笑了。”

    “不不,我觉得你做的很好,完全不是你口中的小打小闹,”徐负增长抬头看看茫茫杨子岭,感叹道:

    “你真是占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好地方。想想,这杨子岭放在这里这么久,没有人想着去开发,但伱就想到了,这说明机会总是偏向你们这些早有准备,又有能力跳起来的人嘛。”

    别看只是副镇长,这官腔也是一溜一溜的。

    王天孝笑道:“纯属侥幸。”

    “可惜啊,这杨子岭虽然在我们清泉境内,却是被林业局辖制,否则我们或许也能做点事情,可惜可惜。”

    王天孝心里想,真是会说话。

    他的意思无非就是虽然这杨子岭归属林业局管,但毕竟在清泉镇内,就比如东西要运输出去,必须经过米家村。

    由此好让王天孝明白,这边也能限制他的发展,最好不要太不把清泉镇当做一回事。

    “徐镇长说的的,不过您放心,虽然杨子岭不属于清泉镇,但我们家不还在清泉镇嘛,这要是需要我的地方,我肯定不会袖手旁观,一定配合我们镇上的工作安排。”

    “哈哈,小王同志觉悟不低嘛,好好好,年轻有为,又顾大体,识大局,前途无量,后生可畏。”

    王天孝对这种话不愿多去解释,就是笑笑,算是应和了。

    “你刚才说你的家在这里,具体是哪里?”

    米粮楞了下,下意识和王天孝交换了个眼神。

    王天孝心中暗笑,这家伙还在这里给自己装呢,难道米粮没有给他说过自己是王家村的人嘛,肯定说过。

    但他非要再问一遍,肯定不是简单的了解。

    “镇长,我就是王家村人,米家村北面那个村子。”

    “哦,王家村我当然知道,是个大村子嘛,我记得你们村子好像有七八千人吧。”

    “嗯,还不是最大的,但也不小。”

    “是啊是啊,不像我们村子,才三四千人,就比较小了。”米粮也在边上搭话。

    他是想缓和下气氛。

    今天徐副镇长看到车辆,突然说是要到这里参观,他也是被搞了个措手不及。

    没有机会给王天孝知会。

    眼下他也不知道镇长到底要做什么,只是猜测肯定有所要求。

    “我记得,你们村子有个小学吧?”

    “嗯,是啊,有个王家村小学。“

    王天孝更是无语这个人了,哪个村子没有小学呢。

    这个年代,农村的孩子还都是就近上学,所以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小学,他既然是镇长,怎么会不知道这些问题。

    纯属多此一举。

    可他也实在不好意思给人家下马威,只好装作无所谓的样子,别人问什么,他就说什么。

    见招拆招,等着图穷匕见。

    “你们那个学校,建了有些年头了吧?”

    “嗯,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现在又过了十几年,确实有些陈旧。”

    “哦,那孩子们在里面读书,是不是很危险呢?”

    王天孝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事情你不去问教育局,不去问村干部,你问我干嘛啊?

    严格来说,虽说我是出身王家村,可现在我已经不是王家村的人了。

    我的户口,根本不在王家村,甚至都不在清泉镇,庆城市。

    你跟我扯这些做什么呢。

    所以,他暂时陷入了沉默,只能是赔个笑容。

    “小王,你说说看,你能有今天的成就,是不是与少年时代,老师的谆谆教诲分不开?”

    “……嗯,是的。”

    “那你现在既然有了一些成就,有能力的话,就反馈一些在那上面。例如给你的母校返修下教室,修补下围墙之类的。这样既能让孩子们可以放心读书,不会有危险,又能体现出你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高风亮节,不是一件美事情吗?”

    王天孝楞了楞。

    原来是在这里等着自己呢。

    那你就直接说嘛,给学校捐点东西,甚至翻修下教室,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一共就几间房,全部重新建设估计也就万把块钱的事情。

    他又不是不愿意。

    村里很多孩子都是他的晚辈,族里的后代,能让孩子们安心学习,他自然不会吝啬到这种程度。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