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216:那是要折寿的-《大山谋生1984》


    第(1/3)页

    第221章  216:那是要折寿的

    李雅丽走到里屋,拿出洗脚盆,加上热水,端到王天孝脚下。

    “来,烫烫脚吧,烫了上炕好好睡一觉,事情已经出了,就只能想办法解决,太担心也无济于事。”

    说着,她就要帮王天孝脱鞋子。

    王天孝连忙坐起来,示意自己来脱。

    他可没有让妻子伺候的坏习惯。

    “没关系,我是你老婆,伺候你洗个脚又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李雅丽蹲在地上,仰头看着丈夫,笑呵呵地说。

    王天孝摇摇头。

    “我自己来就可以,你是我老婆,又不是我丫鬟,这种事情以前没做过,以后永远也不要做……除非,我某天实在老的动不了了,那就要麻烦伱了。”

    “说啥呢,你才刚二十出头,就想着老了的事,想的太超前了吧,”李雅丽站起身,重新坐回炕头,“那你自己洗吧,想让你享受享受老爷的待遇,你还不领情呢。”

    “我哪里敢消受你的侍候啊,”王天孝伸手将妻子拉进自己怀里,轻声说:“那是要折寿的。”

    “又胡说。”

    王天孝脱掉袜子,将脚泡到水里,转头看看自己的孩子,心中的郁郁之气才慢慢变得舒缓许多。

    王天仁就是给他一个反面教材。

    “其实我回来时,在巷道口还看到老三回来了,喝得醉汹汹的,我当时就想上去踹他几脚。”

    “那你没踹对不对?”

    “嗯。”

    “为啥?”

    “觉得没必要,”王天孝淡淡一笑,看着油灯下妻子温柔的眼神,“我当时突然觉得,他真是个可怜人。”

    “嗯。人如果丧失了自己的道德良心,其实就是丢失了自己作为人的属性,他是可怜。”

    王天孝却是突然叹了口气。

    “怎么了?”

    王天孝犹豫下,还是闷闷不乐地说:“就是觉得心里总是不舒服。”

    “要不要说给我听听。”

    王天孝侧身看着妻子,犹豫下,苦笑道:“其实我并不想做个心胸特别大的人。”

    李雅丽微微楞了楞,立刻明白王天孝是什么意思,莞尔一笑。

    “人不就是这样嘛,有时候想的和做的是两码事,要是人人都能行动和想法完全一致,那这个世界不就变得很死板了嘛。”

    王天孝也笑了笑。

    妻子故意将话题转移到另外个层面,其实是为了安慰他。

    让他不至于因为这种超出原来计划的善心而带来更多不适。

    让做个好人不容易。

    但要真的狠心做个坏人,同样不件简单的事情。

    只能说,有所为有所不为吧。

    “掌柜的……”

    “嗯?”

    “不管怎么样,我都支持你的,反而正因为你是这样,我才觉得你是有血有肉的人,我挺喜欢的。”

    “真的吗,不是安慰我?”

    “嗯,真的。”李雅丽低着头说。

    王天孝点点头,也咧嘴一笑:“我也挺喜欢这样的自己。”

    他纠结的念头已经被彻底扫除干净。

    心里又变得豁达了。

    翌日。

    早上王天孝看到医院,提前办理了转院手续,又找医生拿了介绍信,给孩子哄着吃了点东西。

    八点多的时候,老四夫妇带着天儿来了。

    本来王天孝准备想着他们去兰城,可以将天儿暂时放在母亲张玉凤处看着,但是天儿那孩子也是年龄小,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还不不愿意一个人待在家里,于是只好带着一起。

    只是这样一来,两人带着两个孩子,就多了很多不方便。

    过了一会,王天忠也过来了。

    几人将王天义夫妇和孩子送到去往兰城的车上,宏伟缩成一团,目光变得有些呆滞,三岁多的孩子,眼神里已经有了几分沧桑。

    “老四,你们到兰城去,先去找下姐姐和姐夫,他们对兰城熟悉,带着你们一起过去。到了那边,要处处小心,一切以看好孩子为前提。其他的事情,回来我们再商量。”

    “嗯,知道了二哥。”

    王天忠和张玉凤也分别给交代了一些事情。

    王天孝退在人群后面,他四处看看,本来以为老三昨天晚上回来了,今天说不定能看到,但是寻了半晌,没看到人影。

    看来,他是真的不想管这个孩子了。

    王天孝对这个只有名义上的弟弟,最后一丝希望彻底毁灭。

    他发誓,永远都不会原谅他。

    王天孝其实想和大哥商量商量,看如果不行的话,就将孩子过继在大哥名下,算是给顶了门。

    将来百年之后,可以帮大哥抱遗照,烧头香等等。

    反正老三这个样子,也没办法继续照顾孩子,孩子没有父母,也不好生活。

    但这个事情必须等到孩子病治疗好再说。

    现在病怏怏的,估计大哥同意,大嫂也不会同意。

    人都很现实。

    不是谁都像王天孝一样想着别人?

    送走老四夫妇还孩子,王天忠要母亲在他家里去坐坐,王天孝便和他分别,来到张文远处。

    两人约好,不出意外的话,每三天碰一次面,彼此交流下意见,看看想法的异同处,吸取长处,去除糟铂。

    王天孝虽然有对未来的远见,但他对现实的实际情况却不如张文远了解。

    张文远毕竟是在这个时代崛起的人,而从小就耳濡目染,也让他对一些潜在的规矩很是熟悉,相当于是将王天孝一些想法能很好的落地解决。

    王天孝就像是一个军师,张文远就是个元帅。

    不管军师提出多大的战略,还是要元帅排兵布阵,才能执行到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