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159:入山寻野猪-《大山谋生1984》


    第(2/3)页

    金雕的习性他了解得不是非常清楚,这种算不算特殊,也很难下定义。

    既然这样,那就观察观察,看它到底要干嘛。

    反正林场已经有好几种动物了,也不多这只雕,只是辛苦阿珍和阿强,看样子它们若是不能和金雕搞好关系,那就只能继续躲在房间里了。

    王天孝给刘元又交代了小雕的事。

    作为杨子岭场站动物园园主,刘元负责所有动物的日常生活和管理。

    小雕也归他管辖。

    王天孝想着若是能将小雕给养熟了,那还用什么网子啊,直接将它丢在山里低空盘旋,什么鸟都不敢上门偷东西。

    刘元觉得不太容易。

    熬雕和熬鹰一样,不是啥轻松的事,本来失败率就很大,况且这只雕已经不算太小,算是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记忆,想让它再次听从人类的话,那需要相当大的精力。

    成功率也不会太高。

    但王天孝认为他们并不是熬雕。

    他们就是想让这只雕能生活在附近,而不是将雕变成完全受制于人类的约束物。

    反正也不急,慢慢来就是。

    .

    腊八一过,离过年就越来越近了。

    几日来,望天孝一直想着妻子要回去看看岳父岳母的事情,要是再不去,今年就要过年了。

    按照这里的习俗,靠近年关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女儿是不方便回娘家的。

    所以,王天孝准备腊月十五号前陪着妻子回趟岳母家,完成她的心愿。

    其实,王鹏过满月的时候,妻子才看到岳母和岳父,但这种相见和上门去看,是不同的感觉和仪式感。

    如果长时间不回娘家,就会被娘家左邻右舍的人在母亲身边说女儿的不孝顺,进而就能上升到家庭教养上面。

    这个年代的人穷可以,但是面子受损那绝对不可以。

    他们基本都践行那种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的朴素道理。

    所以,衡量一个女儿的孝顺,不仅仅是要看你做了多少,而是这种细节性的风俗习惯,你也要考虑到位。

    不然,让父母丢失的面子,靠什么都弥补不回来。

    李雅丽是个相当传统的人,在这种事情上,当然也是以传统的习惯为准。

    王天孝前世因为贫穷,每次跟着妻子回娘家,都无法带什么像样的东西,即使二老不说什么,但他自己心里总是过意不去。

    如今他已经不是昔日的吴下阿蒙,自然是要精心准备一番,让自己风风光光的回趟娘家,也让岳父岳母扬眉吐气一番。

    开始,王天孝想着马上要过年了,肯定需要置办年后,那索性给岳母和岳父买半扇猪回去,省的他们再去买。

    但后来想,在山里这么久,一直都么好好去打一次猎。

    既然现在需要猪肉,何不趁机去西峰走一走呢。

    寻个野猪窝,打几只黄毛子或者母猪,吃起来可不比普通的猪肉要好很多。

    山里的人们喜欢将小野猪成为黄毛子,一般指那种还没完全长大,最多就几十公斤重的小猪。这种猪吃起来最香,肉质很鲜嫩,既没有老猪的柴,也没有成年公猪的骚气。

    除了小猪,母猪的味道也勉强可以接受。

    味道最差,也是猎人最不喜欢遇到的就是成年公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