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建安十六年秋,长安城头的魏旗轰然坠落。 马超银甲白马立于未央宫前,手中银枪犹滴鲜血。 庞统疾步而来: “将军,细作来报,韩遂已连夜拔营西遁!” 原来,由于阎行战死,马超又用闪电战攻破长安。 原本还在扶风驻扎的韩遂顿时怂了,干脆率兵退回西凉。 选择了继续观望局势。 “哼,老贼倒是识相。” 马超冷笑一声,由庞统这个外置大脑辅佐他。 他几乎不会犯错。 就连马超自己都没有想到攻取长安的战事,会进行的如此顺利。 忽闻城外鼓乐喧天,原来是刘备率大军行至霸陵。 马超、庞统等人率众出迎,刘备勉之。 既入长安,刘备又传檄各地,让他们归顺朝廷。 京兆、扶风、冯翊等地,乃纷纷上表请降。 刘备遂一口气全吞了河南连带着关中地区。 接下来,就是要将之慢慢消化掉。 同时,曹魏大军进行战略转移时,大量迁民、焚毁田舍。 为河南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都是需要刘备接下来头疼的问题。 当然,在此之前,还有最后一件事须待刘备决断。 …… 长安,未央宫前殿内。 炭火盆烧得正旺,刘备端坐主位。 “诸位将军一路舍生忘死,奋战至今,故寡人乃得有两京之地。” 刘备抬头环视,“今日召尔等前来,便是商议我军下一步进军对策。” “如今河南之地、关中之地,皆我所有。” “然魏贼南遁于蜀地,妄图继续与朝廷作对。” “故依公等之见,寡人是接着战呢?还是暂时停战,休养生息。” “在座诸位,都是寡人信得过的,尽管畅所欲言无妨。” 刘备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或者说他拿不准自己的主意是否被大众支持。 一口气闷了关中与河南这两块大地,肯定是需要很长时间消化的。 但转念一想,自己的大军正是节节胜利之时,而魏军又兵败如山倒。 何不趁热打铁,一举拿下整个西川之地呢? 只要曹魏一灭,剩下的东吴,刘备有信心直接传檄而定。 如此一来,天下不就直接一统了么? “兄长!” 张飞突然拍案而起,震得茶盏叮当乱跳。 “如今曹贼只剩益州那点地盘,此时不灭之,更待何时?” “只要兄长一声令下,俺老张立马带兵入川!” 关羽丹凤眼微眯,抚着长髯说道: “当年光武皇帝平定陇右之后,即刻南取巴蜀。” “并言道:‘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 “今兄长已得陇右,如何不取蜀?” 得陇望蜀这个典故,受曹操影响,成了讽刺人贪心不足的意思。 不过其最早是出自光武帝刘秀,人原话的意思是我既然得了陇右,就该取蜀地。 你们这些当手下的可得为我努力啊! 如今关公搬出刘秀的例子,自然有勉励刘备之意。 刘备沉吟半晌,又问底下人道: “公等皆以为寡人该取蜀地么?” 马超突然单膝跪地,铁甲铿锵作响: “末将愿率西凉铁骑为先锋!十日之内必破阳平关!” 银盔下的眼睛闪着狼一样的光,“如今曹魏在中原输得一败涂地,益州士人首鼠两端,未必肯继续相助曹贼。” “此时不取,待将来曹魏站稳脚跟,悔之晚矣。” 刘备见此,忍不住慨叹道: “诸君壮志,备岂不知?” “只是自陈地转战至此,将士甲衣未及浣洗。“ “唯恐公等疲敝耳。” “既然诸君战意如此高昂,寡人也就放心了。” “实不相瞒,寡人亦有取蜀之意。” 言罢,即下令各部将校着手准备征蜀事宜。 或有人谏曰: “昔定策时,但言取河南、关中而已。” “今两京既复,已酬初志。” “伐蜀非原议所及,宜咨李相。” 这是在提醒刘备,当初定下战略时,就说了只攻克河南与关中。 如今顺利收复两京,大家已经完成了既定目标。 攻取蜀地,不在原计划内,应当与李相商议商议。 刘备欣然从之,即差人将此事告知了尚在雒阳地区抚定京兆的李翊。 时李翊与陈登都在雒阳,得知刘备还要征蜀的消息后,皆感到震惊无比。 “不是说好只攻取河南、关中么?齐王如何又说要取蜀地?”陈登诧异地说道。 李翊眉头紧皱,无奈地说道: “必是战事进展十分顺利,齐王自以为傲睨得志。” “觉得现在便可一统天下,不须费事。” “只是齐王却忽略了一件事——” “战事之所以如此顺利,乃是因为我等为此筹备数年时间,一切都在庙算之内。” “如今骤然决定取蜀,非我等所能为也。” 见李翊都持悲观态度,陈登也忍不住慨叹道: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 “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 “蜀地不在原计划之内,子玉可得好生劝谏齐王啊。” 私下里,陈登与李翊都是表字互称。 “……呵呵,此事却难呐。” “元龙岂不知齐王之性情,一旦决定某项使,纵是李某亦难劝说。” 刘备是一个上头了,敢顶着箭雨要亲自去砍曹操的人。 何况如今齐国优势之大,使得刘备难免对当前形势有所误判。 认为凭借现有国力优势,一鼓作气统一天下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但其忽略点的在于,强大的国力背后,是需要人谋的。 “李某只能试试……” 李翊望了眼案上的图册,上面记载的是京兆地区的户籍人口。 这段时间他一直忙着与陈登清理户籍,将原河南之民遣返回去。 后续组织屯田,战后生产工作都还没个头绪。 在塞一个战后的蜀地进来,光是想想都觉得头大。 于是,李翊乃执笔写下一封《谏止伐蜀疏》。 其书略曰: “臣翊诚惶诚恐,昧死上言。” “伏惟大王以神武之资,克复两京,功盖寰宇。” “然臣闻将议南征,中夜抚膺,不能自已。” “夫三军将士自出师以来,转战千里。” “甲缝生虮,刃口卷缺,今方得小憩。” “复驱之入蜀,恐非仁主所为。” “马超、关羽、张飞等皆熊虎之将,位列帅帐,岂知营卒‘胫无完肤、掌尽龟裂’之苦?” “今将士凯旋思归,若强令远征,臣恐赏钱未发而怨声已起。” “且关中之地,白骨未收。” “河南之野,疮痍满目。” “百姓易子而食者方得喘息,大王仁德布于四海,岂忍复征徭役?” “臣近日检校府库,存粮仅支二月,箭簇不足十万,伤药所余无几。” “若远征巴蜀,耗费必倍于前。” “昔日光武‘得陇望蜀,实因公孙述已成瓮中之鳖。” “今曹操虽败,然宗族尚在,汉中精锐未损,必效死固守。” “更兼蜀道艰险,固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者,此岂虚言哉?” “臣愿大王暂罢南征之议,厚赏有功将士。” “抚慰新附百姓,蓄力以待天时。” “今两京既复,汉室重光,正当休养生息,徐图大业。” “若遽起刀兵,臣恐‘前功未固,后患已生’。” “涕泣陈词,伏惟圣鉴。” “臣翊顿首谨奏。” “建安十六年秋,九月甲子。” 李翊在劝刘备不要接着攻打蜀地这封谏疏中,也算是给足了自己的理由。 大致分为三点。 一是将士们接连作战,已经十分疲敝了。 像马超、关羽、张飞他们这帮人虽然主张接着作战,但那其实是因为他们是最高军事统帅,不知道底层士兵有多辛苦。 领导们只要拍案做决定就行了,底下的员工要考虑的可就多了。 即便关羽爱兵如子,但他毕竟是最高军事统帅。 他所听到的,见到的是肯定有局限性的。 不可能真真正正对底层士兵,完全感同身受。 其二,则是眼下打了胜仗,士兵们都盼着回家领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