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按照曹操的战略构想,他觉得河南丢了,自己还可以退守关中与西川。 但刘备休养生息准备这么久,想要的可不单单只是河南之地。 他要连关中之地也一并收复了。 不然这样大规模的动员意义何在? 这不仅仅是战略考量,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考量。 那就是随着刘备声望、民望日益增高。 对于刘备而言,他对于战略的考量更加看重政治。 就比如诸葛亮当初力劝刘备抢西川,但刘备拒绝了。 因为刘备想要关中,而拿下关中就必须拿下河南、一统中原。 关中自经历董卓蹂躏、李郭之乱以后,按理说应当残破不堪了。 即便经过曹操的修复,也不复往日光彩,怎么看都是比不上西川的。 可刘备还是需要这里。 因为他必须拿下长安与雒阳。 这里分别是西汉与东汉的首都。 诸葛亮《出师表》里提到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这其实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口号,是蜀汉的立国根本。 对于如今的刘备而言也同样如此,长久一来,齐国打出的政治口号就是“匡扶汉室”。 那么旧都长安、雒阳就具有极高的政治意义。 这才是刘备拒绝抢西川的根本原因。 一旦全并了中原之地,并收复了长安、雒阳,那么刘备的名望势必将水涨船高,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到了那个时候…… 不用刘备说,手下的大臣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寡人听说河北能够动员正卒六万人,辅兵、民兵逾二十万人,未知确有此事否?” 大臣们齐声说,“是。” 刘备不禁发出一声慨叹: “河北此前经历过战乱,然民生很快得到恢复。” “每年上交的钱币、赋税、绢布、粮秣均居全国首位。” “此皆赖李相之功也。” 众大臣原本以为,刘备只是随便发出一声感慨,日常表扬李翊。 不想刘备接下来劝说道: “寡人此前曾去河北巡县,彼时虽已见其繁荣,但也未至远胜徐州。” “只是未曾想到,不过两年,其竟能够发展至此。” 讲到这儿,刘备不禁站起身来,背着手来回踱了两步。 “寡人之意,有李相在,河北无忧。” “寡人打算去荆州巡县一趟。” 长久一来,刘备一直致力于维护南北势力平衡。 河北派虽遭受过刘备打压,但河北高速发展的经济还是令刘备大吃一惊。 由于其发展过快,刘备甚至担心到时候不得不迁都到河北,以加强对其的控制。 所以思考再三,刘备还是打算去荆州巡县一趟。 荆州的发展潜力并不比河北差,刘备也打算去实地考察一下,以维持南北均势。 顺带也是考察一下南线战场。 由于不是第一次了,众大臣也都是轻车熟路。 依然是留鲁肃、张飞等大臣监国。 刘备王驾约一千余众,直奔江陵而去。 此时忙着动员荆州武备的诸葛亮,闻说刘备王驾到来,也是亲自率众出迎。 江陵城外三十里, 以诸葛亮为首的一众荆州文武尽已恭候。 时值王驾至,诸葛亮趋前长揖: “臣亮,恭迎王上。” 刘备亲手扶起: “孔明辛苦!” 见其羽扇柄已磨出包浆,叹道:“荆州百废待兴,竟使卿扇骨磨穿。” 话落,将一柄新制的羽扇递给诸葛亮。 “此寡人亲手所制,聊表心意。” 诸葛亮接过羽扇,正色说道: “大王身兼重任,但心存远志,以国事为重。” “不该制此羽扇以作消遣。” 这…… 呵呵。 刘备尴尬地笑了笑,他从前都是这般对待李翊的。 不论是织草鞋还是做熊皮大衣,李翊都欣然接受。 不想诸葛亮反倒来规劝自己了,令他有些不习惯。 简雍见此,忙在一旁解围道: “孔明先生,这是王上觉得先生在荆州理政辛苦,才连夜赶制出来的。” “期间并未耽搁国事。” 诸葛亮亦觉适才失言,忙赔礼道: “王上,亮一时失言了。” “不妨事,不妨事。” 刘备挥了挥手,笑道,“从谏之君,方能日新。” “纳言之主,乃可国强。” 听到这话,众臣子全都笑了。 随后,诸葛亮便带着刘备游览荆州。 行至驿亭,刘备忽指田间: “此间稻作,较去岁如何?” 孔明答曰,“引汉水溉田千顷,今岁可增三成。” 刘备颔首,又指江上商船。 “战备可碍商事,使其商人不得利?” 闻得此言,诸葛亮笑着取出一封绢图,拿给刘备看。 “王上请看。” “亮已令荆州商船改为艨艟,朝发鲜鱼,暮运箭矢。” “商利军务两不误。” “嗯……” 刘备满意地点了点头。 将商船同时作为军用与民用来运,能够极大提高运输效率。 但这件事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非常考验主政人的统筹能力。 诸葛亮能把此事办理的井井有条,令刘备颇为满意。 经过一天的游览,刘备对荆州的民心里已大致有数了。 回到府衙,宴请众官员后,刘备也问及了诸葛亮具体的战略筹划。 诸葛亮乃洋洋洒洒地向刘备说明自己的作战计划道: “荆州五万锐卒,可出南阳,直取颍川,断曹贼腹心。” “徐州之师,当经豫州,与荆兵会于许县城下。” “至若兖州北线——” 诸葛亮眼眸蹙起,扇锋北指,声若金铁。 “李相河北雄兵,自可当之!” “亮预计至多一年,连带着关中在内,中原之地可一统也。” 刘备沉默半晌,忽然开口: “孔明似乎还忘记了一件重要的事。” 诸葛亮嘴角微微翘起,明白刘备想说什么。 他甚至猜到了刘备此次来荆州巡县的另一个目的。 “王上是说东吴罢。” 诸葛亮站起身来,取出一迭竹帛交给刘备。 上面记录的全是诸葛亮与东吴都督周瑜来往的密信。 其中有很多都是周瑜力促两边合作的友好条款。 并且东吴不论是与荆州还是淮南,边境都十分安定,并无有滋生兵祸的迹象。 刘备看完书信,皱眉问: “这会不会是吴人的疑兵之计呢?” “通过书信来往,慢我齐人之心。” “待我军与曹魏交战之时,其却于中牟利。” 诸葛亮一捋胡须,道: “自周瑜回江东以后,其已掌握吴地全部军权。” “我深知此人为人,以亮对周公瑾的了解。” “其势必是真心想与齐国合作,并无交战之心。” 微微一顿,又补充道: “纵然有诈,亮在东线也设了一道防线。” “吴人不可能短时间内突破,荆州兵绝对能够守住。” “至于淮南之地,有陈元龙阻断长江,孙权穷其一生也过不了合肥。” “有此保障,亮料定吴人是真心实意合作,纵然开战,也突破不了我国防线。” ……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