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甚至孙权刚死,诸葛恪反手就砍死了托孤大臣之一的孙弘。 所以类比李严与诸葛亮,说李严是诸葛亮的政敌他是完全没这个资格的。 至于能力, 由于诸葛亮兵出祁山时,李严运粮不利,还撒谎逃避责任,从而拖了全军后腿。 仅看这件事,大多数人都觉得李严就是一个马谡之流言过其实的草包。 但能同时被刘备、诸葛亮看上,甚至被刘备选为托孤重臣,当成诸葛亮接班人培养的人。 能力一般的话,就太小看刘备、诸葛亮的识人能力了。 毫不夸张的说,李严的内政才能,在整个蜀国几乎是仅次于诸葛亮的存在。 甚至连杨仪、魏延都觉得蒋琬不可能上位,上位的必然是李严。 包括李严自己也这么认为,诸葛亮还在,他就嚷嚷着要开府。 几乎已经是把自己当成诸葛亮的接班人了。 李严是有性格缺陷,但这种性格缺陷并没有魏延那么严重。 也就是说,不论是刘备还是诸葛亮,他们都觉得李严的性格缺陷是可以包容的。 如果不是因为一念之差作死,蜀汉政权会如何发展还真不好说。 或许也正是因为诸葛亮连续被马谡、李严坑,最后才死心,开始不在死看能力。 选了一个人品极为板正的蒋琬当接班人。 其实蒋琬的能力是比不上费祎的,但费祎处事更加圆滑,而蒋琬则是个高风亮节的正人君子。 诸葛亮宁可选一个板正的人,也不想再去冒险。 正说话间,忽见江面上一艘大舟破浪而来。 船头立着一员白袍将军,正是赵云。 但见他银枪倒提,左手高擎一面“刘”字大旗,在夕阳下猎猎生辉。 “都督!” 赵云远远便高声喊道: “幸不辱命!” 话音未落,已见其身后转出两人——正是刘璋父子。 那刘璋头戴素冠,身着葛衣,面容憔悴如枯木。 其子刘循搀扶在侧,眉宇间却仍存三分英气。 张任则按剑侍立在二人身后,眉宇间一如往常般坚毅。 诸葛亮上前施礼:“季玉公!” 刘璋见着孔明,双腿一软竟要跪倒,被诸葛亮一把扶住: “诶!使不得!使不得!” 江风忽起,吹得刘璋宽大衣袍鼓荡如帆。 诸葛亮这才看清,昔日富态的益州牧,如今瘦得完全不像个地方大员。 他握着刘璋的手,只觉冰凉如铁,当即解下自己的鹤氅为其披上。 “季玉公,受苦了!” “孔明先生……” 刘璋老泪纵横,泪流不止,“唉,璋无德无能,丢了先父基业……” 诸葛亮乃正色道: “季玉公保境安民十余载,西川百姓谁不感念?” “今曹贼势大,非公之过也。” 说着转向刘循,称赞道,“世侄英挺更胜当年,真乃虎父无犬子!” 言罢,冲身后的马谡轻咳一声。 马谡会意,左手挽住刘璋,右手拉住刘循: “来来来,今日得遇二位,实乃天意!” “都督在府上已备薄酒,我们可以边饮边谈。” 都督府华灯初上,庖厨炙羊香气弥漫。 刘璋父子入席未及行礼,便见案上陈列:岷山麂腿、锦江鲈脍、蜀椒腌笋——尽是故乡风味。 刘璋双手颤抖,竟不顾礼仪,抓起一块麂肉便塞入口中。 肉汁顺着花白胡须滴落,哽咽道: “吾、吾已三月不知肉味矣……” 张任在侧默默为其斟酒,自己却滴水未进。 刘璋大吃大喝,捧着碗,对刘循等人感慨说道: “孔明果不欺我。” “幸得诸公荐我来投荆州,虽不复为益州牧。” “可好在还有饭食可以果腹,诚大幸也!” 众人闻此,竟不知为何,悲从中来,纷纷掩面垂泪。 诸葛亮坐在席上,轻挥羽扇,闭目养神。 待众人稍定以后,诸葛亮忽然拍案而起,说道: “普天之下,莫非汉土。” “季玉公乃汉室宗亲,曹贼竟敢窃取刘氏基业,此与叛逆何异?” 一众荆州将领当即会意,各各怒目圆睁,声如雷霆: “曹贼当诛!曹贼当诛!” “誓与曹贼不共戴天!” 刘璋望见众人如此好的精气神,自己也不吓了一跳,踉跄站起身来,问: “孔明先生欲璋何为?” 诸葛亮扶住其臂,正色问: “未知季玉公可愿亲赴陈都,面见天子。” “控诉曹贼侵夺宗亲之罪!?” 话落,满座寂然。 言外之意,荆州方面愿意为刘璋撑腰,找曹贼复仇。 现在你去官方那里报备一下,咱们就讨之有名了。 这也算是荆州试探刘璋本人的一个态度。 忽见张任拔剑割袖,朝刘璋拜道: “末将愿为主公赴汤蹈火!” 其余跟随而来的军官见状,也纷纷单膝跪地,拜道: “我等皆愿再与曹贼一决生死!” 能够随刘璋避难到荆州而来的蜀将,那肯定是绝对的心腹。 虽然人不多,但气势拿得很足。 刘璋见气氛都渲染到这儿了,当下也不好推辞,便道: “璋虽然懦弱,亦乃高皇帝子孙!” “曹贼夺我刘氏基业,愿到陈都去面见天子,告御状!” 刘循保持了冷静,他在旁侧提醒刘璋道: “父亲,陈都朝中可不单单只有齐国大臣,还有魏国大臣。” “况且此一行,必经河南之地。” “我闻河南将要打仗,此去恐怕凶多吉少……” 最后一句话刘循说的很小声,但还是被诸葛亮听见了。 他阔步走至父子二人跟前,柔声宽慰道: “公子勿忧,亮遣赵云护送令尊去往陈都。” 刘循突然跪拜: “小侄愿代父前往!” 诸葛亮扶起,叹道: “非季玉公亲往,不足以震动朝野。” “公子年轻有为,我荆州尚缺一位中郎将。” “不如便由公子你来担任罢。” 刘璋见此,便安慰儿子道: “既然先生都这么说了,循儿你就留在荆州罢。” “为父自去陈都便是。” 刘璋现在是政治避难,巴不得儿子能在齐国谋得个一官半职。 他生怕开罪了诸葛亮,将他们父子赶出去。 所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善!季玉公今晚可先好生休息,明日便由赵云将军护送季玉公去往陈地。” 诸葛亮安排完刘璋一行人众后,回到衙署,正准备提笔,向刘备说明此事。 只见马谡忽然走了进来,高呼: “贺喜都督!” 诸葛亮眉头皱起,问,“我何喜之有?” “此乃齐王自下邳遣快马送来的章程。” 马谡取出一封竹帛,一个木匣,面泛红光,跪呈给诸葛亮。 诸葛亮览之,见匣中存放的是荆州牧印绶。 旁附刘备亲笔: “琦侄病笃,辞印养疴。” “荆州重地,非孔明不可镇之。” 原来刘琦此前病重,被诸葛亮送到了襄阳去养病。 但实在是熬不住了,主动辞去了荆州牧的位置,申请去往下邳养病。 因为下邳医疗技术发达,主治医生还是华佗。 刘琦抱着试一试的希望,跑去了那里。 历史上的刘琦,其实就是这一年死的。 不过其由于在下邳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暂时保住了小命,但肯定不能在工作了。 刘备便趁着这个机会,正式将荆州牧的职位交给了诸葛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