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到时候李翊迫于压力,也会允许尔等继续在河北传教。” “如此一来,汝等既能够保住河北的基本盘,又能够逼迫李翊妥协。” “此岂非两得之计乎?” 听完司马懿的分析,张鲁、张卫都觉得有理。 又问司马懿具体该怎么做。 司马懿乃接着分析: “齐国最重‘怜弱’二字。” “昔年李翊增加盐税,不过几个老妪妇孺挡道哭诉,三日即罢。” “汝等大可效仿之。” “记住——要如丧家之犬般可怜,却不可真成死狗。” 张卫看向张鲁,问道: “师兄,你觉得这个主意如何?” 张鲁沉吟半晌,才缓缓点头: “现在看来,已无更好的办法。” “只能是如此了……” …… 冀州,邺城。 这日,李翊忙完工作后,难得得闲。 于相府后园,设一家宴。 这次是纯家宴了,没有任何外人参与, 海棠初绽,新柳垂丝。 袁莹命侍女以红绸系上花枝,图个喜庆。 李翊居主位,闭目养神。 李治与刘禅皆是正襟危坐。 李平却在一旁,偷扯幼妹李仪的小辫,惹得婴孩啼哭大叫。 甄宓忙抱过轻哄,麋贞乃笑骂: “平儿再闹,罚你抄十遍功课。” 唬得李平赶忙将手收好。 待都坐毕以后,麋贞才转过头来问李翊道: “夫君,是否可以命庖人上菜了?” 李翊点了点头,麋贞拍拍手。 庖人渐次有序地开始上菜。 刘禅捧食案趋前,李翊亲为其布菜: “阿斗近日习字甚勤,当再接再厉……” 话未说完,忽见侍从捧酒具入,当即摆手: “撤下。” 袁莹嘟嘴,“夫君,这是妾新酿的梅子酒……” 李翊正色:“尔等忘吾家训乎?” 众人皆沉默不言。 这提到的家训,就是李翊除了外边应酬,或者打了胜仗之外。 私下里是滴酒不沾的。 虽然我们常说喝酒伤身,故不暴饮这很合理。 但亦有说法,适当饮酒对身体好。 但李翊不同意这个说法,他认为酒精会加速人体的老化。 并且如果酒醉,也会影响自身的思考和判断。 往往需要睡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可李翊觉得人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应该被外物所耽误,应该每日都提前规划好。 所以,李翊只在重要场合饮酒。 并且规定平时家宴时,也不得饮酒,以此表明自己的态度。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酒是粮食酿的。 粮食在古代十分宝贵,李翊呼吁少喝酒,也是希望尽量节省一些粮食。 正如刘备入蜀时,遇上大旱,也曾严令禁酒。 宴席氛围一度沉闷,麋贞见此,乃温言解围道: “夫君在外劳心,归家确该养生。” 李翊颔首,表明自己的看法: “酒乃刮骨钢刀,最催人老。” “平日大宴同僚时,吾方饮酒。” “卿等可少饮,勿要整日醉生梦死,误了正事。” 话落,举起茶盏,以茶代酒,敬众人道: “家和之道,不在觥筹。” “吾愿尔等皆寿考,共见太平。” 众人纷纷举杯,还礼。 宴席方酣之时,忽闻阶下靴声橐橐。 只见甄尧汗透重衣,疾趋入内: “相爷,城外生变!” 李翊手中茶盏一顿,“何事惊慌?” “前日所颁《辟米教檄》,今有妖众聚于南门。” “焚稿毁榜,嚷着要我冀州官府收回成命!” 甄尧袖中落出半片焦黄纸页,正是被撕毁的官文残片。 原来,李翊为了打击五斗米教,不仅开始抓人。 并开始颁布类似于官方通告的文章,对米教进行批判。 说他非法的,破坏公共良序的。 正如李翊当初承诺的那样,我能扶持米教起来,也能将你一夜之间覆灭。 机会已经给你了,你不抓住,就休怪我心狠手辣。 所以无论是抓人,还是颁布檄文。 都是从精神上、身体上,双重打击。 誓要将米教在河北的底子,连根拔起。 绝不惯着! “啪!” 李翊拍案而起,案上杯盘震跳。 袁莹急抱幼子退避,麋贞手中汤勺险些坠地。 众人都望着李翊,看他要如何发落。 “可去传命邺城令魏延,叫他带人叫闹事的头目抓起来,押入诏狱!” 又一指甄尧,“汝为左监,当严加审讯。” “凡领头者,皆按‘惑众滋事’治罪!” 得了李翊的命令,甄尧即刻去办。 魏延即刻率兵去将在南门闹事的教众给围住。 但见刀戟如林映日寒,旌旗似火灼春残。 魏延办事效率极高,雷厉风行。 不到半个时辰,四十三名为首闹事的人便被铁链锁拿,余者尽散。 城门血迹未干,消息已传至张卫耳中。 张卫急召众祭酒于密室商议。 室内青灯如豆,照得众人面色阴晴不定。 “李翊此獠,竟真敢动手!” 一名治头大祭酒猛捶桌案,震翻茶盏。 张卫却沉吟不语,忽道: “取我名刺,备车驾,夜访司马府。” 时近三更,司马懿已经入睡。 被吵醒之后,本是十分生气,可听说是张卫连夜造访。 乃不顾是深夜,慌忙穿好衣服接见。 张卫见着司马懿,将邺城发生的事如实说了。 司马懿微作沉吟,取蘸墨在绢上画出两策。 “可先组织老弱妇孺百人,白衣素冠,跪于相府前三丈之地。” “切记——” 笔锋一顿,“切不可以武力相逼,不可伤害过往平民,尤其不可与河北官兵发生冲突” “他们若是打骂,任由他们打骂。” “尔等只捧《道德经》,吟诵‘民不畏死’章,另举血书‘还我亲人’四字即可。” 司马懿这招就是让米教摆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样,引起河北百姓的同情。 如果李翊采取强硬措施,肯定会一定程度的影响他的风评。 如果李翊服软,那米教可以故技重施,接着传教。 时间一长,相府的威信自然会降低。 这个计策可以说是相当歹毒。 但这还不算完, 司马懿洋洋洒洒,又献出来一计: “尔等另组织一批人,到徐州下邳去跪求齐王。” “就说河北被抓的都是你们的亲人,他们并未犯法。” “李相或许是一时失察,请求齐王下令,让河北放人。” 司马懿还搞出来“告御状”这一招。 教唆众人到刘备那里去告状。 同时也专门强调,千万别“威胁”刘备。 一定要摆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样装可怜,以刘备的性子肯定会掺和此事。 一旦刘备参与了,本是一件小事,就不得不变成大事了。 “备素以仁义自居,必遣使过问。” “尔等可速速组织人手,去往下邳……” 司马懿望着张卫,意味深长地说道。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