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对于齐国而言,无异于自掘坟墓。 于是,司马馗建议道: “仲达兄宜速携金帛西入关中,弟等则率宗人隐于大伾。” “待兄安抵雒阳以后,再遣使斡旋,徐图团聚,则家脉可全也。” 司马馗认为,他们跟司马懿完全可以分作两路。 一路就是司马懿带着最值钱的东西先走。 另一路,则是他们的族人,将剩下的财富全部带到山中去。 等司马懿安然抵达雒阳以后,再与李翊谈判,将他们救走。 其实,只要司马氏发下狠心,他们完全可以保全族人的同时,将部分财物带走。 可这也意味着,剩下的财物会全部留给河北人。 这是令司马馗万万不能接受的。 这已经不是败家了,是欺师灭祖啊! 司马馗宁可赌一把,赌李翊不敢屠族。 不敢冒着天下大不韪,冒着违背刘备以仁义治世原则,行此残暴之举。 司马懿闻言,执两位弟弟的手,泣道: “吾岂忍独生耶?” 虽然司马懿也不相信李翊会那么冲动,但自己要是真的采纳了这个计划。 就意味着他要把司马氏的族人,尽数丢在河内了。 可万一有个差池闪失,家族里可就只剩他的哥哥和几个弟弟了。 司马馗正色说道: “昔范蠡存越而分道,今存司马氏者,唯兄之智也!” “愿兄速发,切勿为感情所累。” 司马懿垂泪告别,于当夜携家传典籍并十车细软,由死士护送,奔雒阳而去。 而司马馗与司马敏,乃尽聚家族财产,并宗族五千余人,连夜遁入大伾山里去。 这五千宗族当中,有不少人并非是司马氏族人,而是他们的家仆。 汉末这种与世家绑定的家仆最大的特点,就是忠心。 基本上家族走到哪,他们就跟到哪。 因为像他们这种贱籍,一旦离开其家族,根本没办法独立生存。 自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命中注定只能为奴,为其所在的家族奉献自己了。 除此之外,还有三千老弱妇孺。 这些人大多是这五千青年力壮的家眷。 司马氏很聪明,带上他们一起,这样手底下的人才会归心。 凭借家族雄厚的底蕴,司马氏不仅将五千青壮族人尽数武装。 然后又囤积了五十万斛粮食,这足够他们族人吃上400天! 也就说,只要他们能够守住大伾山。 那他们能够与齐军打到天荒地老! 司马馗有这个信心,因为早在二十年前,家族就在大伾山修筑了堡垒。 此山如苍龙伏地,控扼淇水要津,本就易守难攻。 配上坚固的堡垒,纵有百万大军亦不足惧。 因为有着险要的山势在,即便你有一百万人,一次性也只能通过几百人。 用EU4的话说,就是战宽不够,铺展不开来。 司马馗精心布置,令司马敏引弓弩手据守山脊,箭垛密布如林。 如此严密的防护,根本不怕齐军来攻。 由于司马氏的走的走,隐的隐,河内民众也全都反应过来。 他们被司马氏给骗了! 于是再不肯为虎作伥,纷纷竭诚欢迎齐师。 所到之处,箪食壶浆,莫不欢喜。 李翊率大军很快进驻河内,然后使人探查司马氏一族去向。 回报说,司马懿率金玉典籍先逃往雒阳去了。 至于司马一氏族人,则尽数躲进了大伾山里去。 手底下将领,都主动申请去追击司马懿。 因为他们认为,李翊跟司马懿有仇,肯定是奔着司马懿去的。 但李翊却下令道: “魏延、陈到听令!” “汝二人率一万军士,速去攻打大伾山!勿使放走一个司马氏族人。” “余下之人,负责去接管河内诸县,抚定军民。” 众人闻听这个命令,都大感诧异。 怎么感觉李翊对司马懿兴趣不浓,反而对他的家族很感兴趣呢? 这是何故? 对此,李翊是如此解释的: “司马懿轻骑遁走雒阳,追之不及。” “且一介竖子,岂足与河内要地相衡?” “翊虽与懿有私怨,然河北大局为重,安可以私废公?” “今河内既下,则河北尽归王化。” “彼司马氏窜伏山林,自以为得计。” “殊不知,吾若荡平巢穴,既可治其族罪。” “更使懿背负‘弃亲族于险地’之恶名,此天诛也!” “况其累世所积金帛,尽藏深山。” “岂有舍巨财于不顾,而逐一无用丧家犬之理乎!?” 李翊也解释的很清楚了。 司马懿比不上河内。 只要消化掉河内郡,河北之地就尽为齐国所有了。 而且司马氏一族也并未能逃脱,他们的财富都堆积在山里。 这可是其累积了四百年的巨财,岂有舍弃它而追司马懿的道理? 众人一听,顿时兴奋了起来。 各自摩拳擦掌,准备厮杀。 命令一下,各级官员各自忙活起来。 李翊先使人收取河内图书典籍,然后全力整顿内治,消化土地。 徐晃、张郃则带着本部部曲,负责平叛。 消灭河内那些仍在抵抗的顽固势力。 魏延、陈到则领到了最艰巨的任务,攻打大伾山! 山里的族兵都是司马氏的精锐,装备精良,抵抗精神顽强。 最重要的是其据山而守,齐军的兵力优势很难发挥出来! 两人赶到山下以后,便下了寨,观察地形。 但见那山势险峻,林深路窄,司马氏族人据险筑垒。 垒墙高耸,箭楼密布,端的是一处易守难攻之地。 魏延勒马观瞧,冷笑道: “司马鼠辈,倒会挑地方!” 陈到沉吟道: “文长,此山地势险恶,强攻恐折损过多。” 魏延点头道: “叔至所言极是,丞相有令,攻心为上。” 遂令军士伐木结营,将堡垒团团围住,又派弓弩手守住各处要道,绝其粮水。 次日,魏延命嗓门洪亮的士卒,每日轮番向堡内喊话: “堡内军民听着!” “相爷有令:只诛司马本宗,余者不问!” “尔等若姓司马,速速自缚出降。” “若非司马族人,何苦陪葬?” “但有献司马氏首级者,赏百金,赐田宅!” 一连数日,喊声不绝。 堡内人心浮动,多有仆从佃户暗中商议: “我等本非司马血脉,何必为其送死?” 司马敏闻讯大怒,亲斩两名欲逃的僮仆,悬首示众,厉声道: “再有惑乱军心者,杀无赦!” 然士卒皆面有惧色,不敢再提议此事。 魏延、陈到见攻心之计难收全效,便聚帐商议。 两人都认为想要速取大伾山是不可能了,只能按原计划打持久战。 为此,两人祭出了齐国的大杀器——回回炮,也就是配重式投石机。 这投石机威力虽然巨大,但限制条件很多。 一般只有打大城,且不能速取的情况下才会使用。 陈到谓魏延道: “此乃丞相所制,一发可摧城堞。” “只是需平地三十丈,今山地狭窄,仅容五台。” “五台足矣!” 魏延兴奋地说道。 商议既定,次日拂晓。 齐军于山腰辟出平台,架起五具庞然巨物。 但见: 铁臂横空似蛟龙,配重巨石悬半空。 绞盘转动风声紧,砲梢扬起杀气浓。 魏延赤膊上阵,亲执红旗督战,喝令道: “放!” 只听“轰隆”巨响,五块磨盘大的飞石破空而去。 将堡垒东墙砸出丈余缺口,砖石飞溅,守军血肉模糊。 司马敏正在西墙巡视,闻声大惊,急率子弟兵冒死抢修。 他亲抬木石,高呼: “司马氏四百年基业,岂能毁于今日!” 族人感奋,妇孺皆负土填墙。 此后每日辰时,魏延必令砲击三轮。 司马敏则于砲停间隙,率众修补。双 方竟成诡异默契: 巳时,齐军砲击,地动山摇。 午时,司马氏补墙,挥汗如雨。 未时,齐军搜山寻石,司马氏加固工事。 正是: 砲石裂空城欲摧,血浸残垣暮色悲。 稚子负土填骸骨,老翁执梃守家祠。 九重雷霆天威怒,一脉孤忠人事危。 试问山中司马氏,几多冤魂为谁飞? 战争的残酷性,在这一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打到这样一个阶段,没有哪一方是轻松的。 齐军利用砲车连轰大伾山二十余日,起初司马族人尚能咬牙支撑。 那司马敏每日亲巡城垣,见墙倒即补,见壕平即掘。 更命童子传递饮食,老妇缝制皮甲,竟将一座荒山守得铁桶相似。 然人力终有尽时。 这夜三更, 十余老弱趁守军困倦,竟缒下绳索欲逃下山去,投降齐军。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