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致意思就是说,左慈这个人自称自己活了三百多岁,而且极为擅长房中术。 重点是前面一句话, 曹植写这篇文章,本来就是在阴阳怪气左慈。 你说你一个修道的仙人,曹植会什么要强调他很会“房中术”呢? 你品,你细品。 尽管李翊非常生气,但还是选择先去看一看家人,以及自己的新生子。 袁莹将孩儿抱来,这是李翊的第三个儿子。 长子李治已经七岁了,次子李平也已经六岁。 至于刚满一岁的三子,李翊为他取名为李安。 盼他将来能够平平安安,同时也是表达自己的理想夙愿。 盼这天下早日安定,早日太平。 回到家中,还是和家人们聚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 席间,李翊也不忘工作事宜,问及左慈之事。 麋贞为李翊解释道: “此人自称与夫君有旧,然后在我河北大施符水,替人治病。” 李翊便问: “这符水果真能替人医治否?” 这…… 众女面面相觑,到底是点了点头。 “我等亲眼所见,那日左慈道人用符水替人治好了伤痛。” 焉有此理…… 李翊沉吟半晌,便道: “可将符水拿来我看。” 以相府的权势,搞到一碗符水,轻而易举。 李翊接过符水一观,又浅尝了一口,不觉冷笑。 “……原来如此,我已知这妖人施得何种手段矣。” 众女连忙问,什么手段?是不是妖法? “非是妖法!” 李翊斩钉截铁地否定,正色为众人解释: “符水之术,其理甚明。” “朱砂书符,谓之辟邪,实因虫蚁不近,秽菌难生。” “然究其根本,乃硫化汞也。” 硫化汞? 这是何物? 众人都没听说过这个东西。 但李翊也没法直接解释,因为朱砂的学名就叫硫化汞。 而这符水治病的原理,也出在这硫化汞身上。 李翊当即命侍者取来丹砂示众。 只见其红若朝霞,灿如凝血。 置于案上,蚁群绕行。 然后李翊将之和入水中,命下人饮之。 再唤来神医华佗,替这下人把脉。 张仲景是总制徐州的医署。 华佗则是总制河北。 自左慈来到河北施符水替人治病以后,也是来砸华佗饭碗的。 华佗依命,替那饮了丹砂水的病者把脉。 “……嘶。” 华佗蹙起眉头,沉吟道: “脉象迟滞,神色昏沉。” “体热骤降,似是五脏受损啊。” 那侍者听罢,登时吓得脸色煞白,以为必死无疑。 华佗见状,赶忙安慰: “勿忧,此符水并不至于害人性命。” “只休息两日便好。” 那侍者这才长舒一口气。 李翊赏赐了他一些补品,又给他放了三天假,让他回家休息。 “公等这下明白了罢!” 李翊站起身来,掷符于火炉之中,登时见着青烟腾起。 “这妖人以毒为药,欺世盗名耳!” 其实符水治病,究其原理,还是在于符上的字。 符纸上的字墨用的是朱砂。 喝了这玩意儿,就会出现汞中毒的状况。 由此导致体温降低,情绪平缓,即是所谓的“安神镇惊”。 这时候,再配上你的“道法”宣传。 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心理暗示作用,以达到安慰剂的效果。 此前的张角黄巾教,与张鲁的五斗米教,都是用的这个套路。 只不过他们还更进一步,认为疾病和人的邪念过错有关。 所以一遇病人,教头就会教他在服完符水之后单独在静室忏悔。 如果病好了就是教主治疗有功,病人要付出报酬感谢。 要是没好死了,那就是你的心不诚,跟教主无关。 走过这样一套“权责分明”的宗教流程以后,活下来的自然都成了忠实的信徒。 “当年张角自诩大贤良师,以符水替人治病。” 李翊开始举例论证。 “病者饮此符后,必入静室悔过。” “若愈,则曰神恩;若亡,则曰其心不诚。” “由是观之,幸存者皆为信徒,亡者则尽成罪人。” “唯有教主,可以永享香火。” “此非治病,实乃诛心之术也!” 解释完后,众人无不敬服。 只能说,真不愧是李相爷。 一上来,便揭穿了左慈的符水骗局。 顺手还鞭了一下张角的尸。 史书上是如何评价张角的符水治病的? 原文叫,“实无益于治病,但为淫妄。然小人昏愚,竟共事之。” 也就是在当权者看来,张角的骗局只能欺骗底层的愚昧民众。 对于真正的知识分子而言,他们是不信这些的。 但偏偏古代的识字率太低,世家门阀垄断了读书渠道。 剩下没读过书的民众,可不就容易被张角、张鲁之辈给蛊惑,牵着鼻子走吗? 时章武太守徐晃亦至,因为左慈的信徒已经影响到他那里的治安了。 见李翊揭穿左慈骗局,当即说道: “……既如此!请相爷下令,将那妖道逮捕下狱。” “交由廷尉审理,择日问斩!” 左慈的行为,可以说是引起公愤了。 当然,这里的“公”是指河北官员。 毕竟从古至今,政府最怕的就是民众不安分守己。 煽动民众的行为,历朝历代都是受到严厉打击的。 “……诶!不可。” 李翊拒绝了徐晃抓人的提议。 “吾欲杀左慈,如杀鼠雀耳,何足用刀?” “只是这妖人在河北蛊惑人心,信众极多。” “今吾方回,杀之必使民怨沸腾。” “人皆道吾气量狭小,不能容人矣。” 这……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道: “既然杀不得,相爷打算如何处置?” 李翊一捋胡须,谓一旁的记室甄宓道: “女公子可为我磨墨,待我著书一部。” “尔等使执笔人员传抄,发往城中各处。” “时间一长,民众自然信我。” 徐庶喜道: “此计甚好!还是相爷机敏过人。” 言罢,众人皆异口同声地说道: “丞相神机,不可测也!” 面对众人的马屁,李翊早已习以为常。 只按照原计划,连夜写下了破除左慈符水骗局的书。 众官员连夜抄写,于次日清晨,张贴在各处。 见官府张贴榜文,当地民众都围在一起来看。 书名叫做《符水辩伪录》,其节选部为: “符水之术,其理甚明。” “符纸朱书,乃取丹砂。” “丹砂者,硫化汞也,虫蚁不近,菌秽难生。” “然此物入腹,则汞毒侵体。” “症见于体温骤降,神思昏沉,脉象迟滞。” “向者张天师辈故弄玄虚,谓此乃“安魂镇魄”之效。” “病者愚昧,饮后自觉舒缓,实乃毒入膏肓而不自知也!” “黄巾、五斗米之流更设“静室悔过”之法。” “愈则归功神明,索钱酬谢。” “亡则诿过心诚,谓其罪孽。” “由是观之,凡‘痊愈’者,不过三类。” “一类者,本无大恙,自愈而惑于神迹。” “二类者,汞毒麻痹,暂缓而误作灵验。” “三类者,愚顽盲从,丧智而甘为信徒。” “悲夫!使华佗、仲景见之,当捶胸泣血矣!” (李翊此书传承于今,后世科学家认为,这书对我国现代医学贡献巨大) (为纪念李翊的贡献,后世将朱砂的学名,正式定为“硫化汞”) (有观点认为,李翊的论点接近现代化学理论,所以普遍认为其是最早的化学之父) 很快,李翊的书籍在渤海一传十,十传百。 众百姓中,或有识字者,口口相传。 或有说书人,于茶馆酒肆说书,备言李相“符水之解”。 兼之官府暗中的推动,使得质疑左慈的人越来越多。 不少人都开始看紧自己钱包,管住自己的小手。 不再向左慈缴纳善款。 经过河北政府上下一心的努力,成功将左慈的影响力给压了下去。 不过麋贞与袁莹还有一事不解。 那就是左慈是如何将他们的柑子果肉给变没的? 对此,李翊则解释为“偷梁换柱”。 虽然李翊没有在现场,但他认定左慈肯定是打了一个时间差,派人将果肉取出。 此事在《后汉书》与《神仙传》中亦有记载。 大致讲的就是左慈曾经跟曹操一起出游,结果他居然凭空变出了百人份食用的酒肉。 结果后来曹操派人去查,发现都是当地商铺失窃的酒食。 对此曹操还评价说: ——“诚恐斯人之徒,挟奸宄以欺众,行妖隐以惑民”。 曹操其实也遇着了跟李翊一样的问题。 他也担心左慈影响力太大,会蛊惑民众,妨碍自己的统治。 只不过曹操的解决办法,就是将左慈这些“仙人”全部软禁在一起,不让他们生事。 因为杀了,害怕惹得民怨沸腾,只能采取这个笨办法。 曹操这么做实属无奈,因为左慈的许多“妖术”他破解不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