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却说刘备亲临河北,在手下一众骨干能臣的共同努力下。 斩杀魏军东区总司令夏侯渊,取得了清河大捷。 此次大捷,歼灭了曹操在东区的有生力量。 魏国在河北已经失去了主动出击的优势。 齐国上下,都坚信河北取胜只是时间问题。 为此,刘备先一步进行了封赏,表彰有功之臣。 李翊提前拟好了表彰,交给刘备。 其中马超、黄忠是此次清河大捷的首功之臣。 而马超又是李翊保举的人,故李翊在封赏表中,请奏马超为左将军。 东汉的四方将军就是平级,没有先后之分。 此前张飞为右将军,关羽为前将军,马超若晋升为左将军。 便与两兄弟平起平坐了。 对于这个封赏,刘备其实并没有什么意见。 还是受游戏影响,总觉得封赏官员只看重能力。 其实你细读史书,就会发现很多能力极强的历史名人,总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人给压了一头。 这些人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结果官位却比很多人高。 说到底,一套政治班底的组成。 其核心因素始终是政治考量,而非能力因素。 马超在凉州很有名望,历史上的他成功策反了氐族兵七万人以响应刘备。 即便是这个位面的马超,他手中依然有一支凉州兵团。 所以刘备即便不考虑个人情感,也是要给马超高位的。 就像此前封焦触为幽州牧一样。 可能很多人连焦触的名字听都没听过,觉得他何德何能可以封一个州牧级别的大官? 无他,焦触、张南是袁氏旧臣,是手握兵权的实权派。 凡是手上有兵权的,官位就不可能低。 而他们在幽州造反,响应李翊的北伐军,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帮助李翊快速平定了幽州,解决了袁熙残余势力。 虽然这些军阀有很高的自治权,但对刘备而言,只要他们不明着反。 待在原来的地盘上,好生配合政府工作,那给什么官位都可以。 毕竟兵权、自治权可以慢慢削。 如刘备在李翊建议下, 先后拜田豫为布政使、张绣为北戍校尉,田畴渔阳盐署署长。 行政权、军权、财政大权,慢慢地被中央收回。 焦触、张南等地方大族,在被削权之后,自然会慢慢变得老实。 如果你操之过急,把他们逼反,对两边来说就是双输。 所以说权术这种东西,是最令人着迷,最考验智慧的。 别的不说, 仅是为了马超手下那支凉州军团,刘备就不介意让他与关张二将平起平坐。 所以李翊的这个安排,刘备认为是合理的。 站在李翊的视角来讲,仅是出于私心,李翊也需要给马超高位。 毕竟当初是他亲自出面牵线,让马超留在并州发展。 人家抛家舍业,甚至连父亲都不要了。 这时候你不给颗大甜枣给人家,那李翊的威信也会一落千丈。 以后还怎么服众,带领手下人? “孟起乃世之名将,封为左将军,寡人并无意见。” 刘备展开竹帛,又看一眼。 “只是汉升随寡人征河北,斩夏侯,清水破魏兵。” “功勋卓著,劳苦功高。” “若不加厚赏,孤又何以服众?” 言及此,刘备合上竹帛,饶有兴致地对李翊说道: “这四方将军之位,不是还有空缺么?” “……我意,就命汉升为后将军。” “与关、张、马三将平起平坐,不知丞相看是如何?” 这…… 李翊略有迟疑,“向者,大王已命汉升为征西将军。” “如今未过数旬,又晋升为后将军。” “只恐晋升过快,众将不服。” “况汉升之名望,向来不能与关、张二将并列。” “大王是否还需斟酌一番?” 黄忠不单单是老卒,更重要的是他是孤身来投刘备的。 一般来说,自己手上有部曲来投的,起点都会更高一点。 比如说马超。 黄忠这种没私人武装部曲的,只能纯靠战功来熬。 其实你仔细一琢磨,就会发现。 不只是士人阶层,即便是武将阶层,也有一条鄙视链。 那种出身名门,屡世公侯的武将,大多都瞧不上底层出身,纯靠资历战功混上去的武将。 李翊反对,是因为他单纯觉得黄忠虽然有功,但不能直接与关张马并列。 不止李翊,其实历史上诸葛亮也是反对让黄忠跟关张马并列的。 虽然诸葛亮给的理由是,关羽性子傲,可能会不服。 但这明显只是诸葛亮的托词。 就算关羽不了解黄忠,但只要刘备稍加解释,又岂能成为阻难黄忠晋升的理由呢? 其实诸葛亮的考虑,跟李翊是一样的。 东汉阶层的士人鄙视链太严重了, 像这种你没有雄厚背景的武将,那你就只能纯靠战功、资历慢慢往上熬。 黄忠斩夏侯,确实功勋卓著。 但你一下子就想蹦上去, 跟关张这种元老派,马超这种雄厚背景、带资进组的公子爷平起平坐。 那确实很容易引起手下人的不服。 可刘备还是这样做了。 你说刘备只是单纯的意气用事,因为喜欢黄忠吗? 那未免太小看一个创业多年的政治人物了。 历史上的刘备,手上主要依靠的是元从派与荆州派。 对于缺乏人才的刘备集团来说,刘备必须拓宽选材渠道,广纳天下贤才。 黄忠一个半身埋黄土的老将,被连升四级,从杂牌将军一跃晋升为四方将军。 就是刘备对外释放的一个信号,他想要打破名门垄断人才的局面。 告诉你,不管你是什么出身。 即便是出于底层,只要立了功,我照样重用你。 让黄忠火箭般飞升,是刘备抓住他立功的机会,千金买马骨的行为艺术。 如今给黄忠晋升,也是同理。 虽然如今的刘备手下人才渠道很多,可除了关、张、赵、李、简等元从派以外。 大部分人才都是出身于名门望族,或者带资进组,手上握有兵权的。 刘备已经当上齐王了,他想要改变这个局面。 而黄忠一个没有背景,孤身前来的老卒。 恰好在河北立了功,这给了刘备一个提拔他的机会。 要知道, 如今的刘备比之历史上的他,人才更多,地域更广。 其手底下的派系斗争,自然要比历史上更加激烈。 历史上的蜀汉就那么大点地盘,都要分益州派、东州派、荆州派、元从派。 何况如今,横跨大半个中国的刘备? 立身徐州至今, 刘备手底下的派系少说有十余个。 其中最有影响力的, 便是以李翊、关羽、张飞、简雍为首的元从派。 这是刘备最为倚重的派系。 因为这些元从是绝对拥护刘备统治的人。 所以刘备在分地盘的时候,必须让这几个元从总领一方。 如李翊管河北、关羽管青州、张飞管徐州。 而这几个元从领袖,他们内部又要细分出许多派系来。 比如这徐州, 既有曹豹为首的丹阳派,又有陈珪为首的徐州派,还有掌握国家巨财的麋氏家族。 除这些派系外,比较有影响力的还有: 如臧霸、昌豨为首的泰山派,陈登为首的淮南派,陈群为首的豫州派。 由于青、徐、冀三州是刘备最为核心的领土,是他的收入、征兵的主要来源。 所以刘备对于这三州的控制力最强。 牢牢掌控核心三州,其他地方自治权再大也会被打压下去。 其中,自治权最高的还是幽州与辽东。 因为这里的地盘幅员辽阔,气候寒冷。 兼之李翊力推变法,让幽州采取高度自治,实现自给自足。 所以幽州掌握实权的人太多了, 什么张绣、田豫、田畴、牵招、鲜于辅、张南、焦触等等。 毕竟既然不能牢牢控制幽州,那干脆就分权好了。 权力一被分出去,就生不起大的乱子来。 有任何事,都会直接向中央禀报。 这些派系的划分,跟忠不忠心没有关系。 它是一个政治团体组成的必然。 政治团体就像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般。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