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共相辅佐,人人称盛。 不表。 …… 冀州,渤海。 却说李翊携群臣上表,劝谏刘备称了齐王。 自己也受命领了丞相一职。 既为丞相,便要开府。 刘备非常开明大方的让李翊自己挑选家臣,为的就是减轻李翊的工作负担。 不希望他再像之前那样劳累。 李翊对此也毫不客气,依照汉丞相府旧制。 征用刘备元从孙乾为长史,总领府事。 用陈到为司马,督军事,掌宿卫精锐。 用荀攸为主簿,管机要文书。 用徐盛为参军,谋议丞相府上军事。 用甄尧为功曹,辅佐李翊处理政务。 有了一帮人才的帮忙,李翊也得以正式治理冀州。 开始大刀阔斧的整改,袁氏在时的陋习。 首先便是抑制土地兼并。 这是李翊一直想做,但没实力做的事。 因为这损害的是地主豪强的利益。 可如今河北政权重新洗牌,利益重新瓜分。 李翊手中有兵有枪,有一批忠实拥趸。 是时候对豪强动刀了。 李翊当即颁布通告,言: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袁氏之治也,使豪强擅恣,亲戚兼并。” “下民贫弱,代出租赋,不足应命。” “一夫耕而百夫食,仓廪虚而府库竭。” “当峻法制,以抑强宗。” 于是颁布《限田令》,言道: “凡占田过五百亩者,余田没官,分授无地之民。” “敢隐匿者,以盗官田论。” “奴婢过百口者,皆释为编户。” 没错,李翊的《限田令》就是仿照刘秀的度田制,以限制土地兼并。 早在徐州时,李翊便派遣太史慈到豫章去,让他在那里进行度田的初步尝试。 太史慈到任之后,将自己的失败与成功经验,一一记下,发给李翊。 李翊览后,心中也有了个大概的数。 凡事不能操之过急,李翊这道法令,看似严苛。 实则也是选择性的打击。 在冀州一定范围之内,筛选一定的目标进行度田。 如果无差别覆盖,李翊也怕一石激起千层浪。 毕竟这涉及到太多人的利益。 还是决定温水煮青蛙,慢慢下刀。 可饶是如此,依然使渤海豪族惶恐不安,人心躁动。 长史孙乾遂找到李翊,谏曰: “丞相初镇河北,宜抚士族以安人心。” “今骤夺其田,恐激变乱,反为魏寇所乘。” 甄尧亦是出身豪族,唯恐刀子落在他们家身上,也出言谏道: “冀州诸豪族盘根日久,部曲私兵,不下万人。” “若逼之过急,彼等投曹,则冀州危矣。” “惟明公慎之!” 李翊又岂会不知道这些豪族,是有自己的私兵部曲的。 要知道, 老刘起家之时,都是靠着麋竺提供的私兵、钱粮。 但正因为如此,才更加坚定了李翊度田的决心。 就拿李典的家族来说。 他们家的宗族,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居然能够击败吕布的军队。 虽然吕布军当时没吃饭。 但族人私兵,击败全副武装的正规军,这事儿本身就挺震撼的。 李翊当然可以通过维护豪族的利益,来让他们安分守己,支持自己的统治。 可代价呢? 这些豪族必然大肆兼并土地,隐匿人口。 冀州本来挺富裕的地方,结果官田没几倾,人丁没几个。 谈什么发展? 这一点,还真得学老曹。 老曹统一河北之后,也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 比李翊都还严苛,李翊这法令已经算温柔的了。 最后激起河北人的反抗,老曹的措施也比较简单,就是杀杀杀。 杀了七年,才把豪族杀怕,不敢再反抗了。 当然了,老曹中间也是有给甜枣的,比如重用了崔琰这样的河北大地主。 李翊的路子没有那么极端,他决定先通过范围打击,挑选一部分人来杀。 反正他还年轻,有的是时间收回这些隐匿的土地和人口。 “河北历战数年,流民百万,皆因田亩尽归豪右。” “若再纵容,民变四起,魏军未至而内溃先发。” “此乃燃眉之祸也!” 李翊为众人解释自己强为此事的理由。 “无田则无兵,佃户皆附豪强,国家何以征兵?” “今释荫户为编民,则岁增十万壮丁,此乃强兵之本也!” “翊试问诸君,是欲保河北为长治之地,还是留作豪强砧上之肉? 众皆不再言,于是李翊命陈到将法令传至渤海全郡。 ……务必要行此事。 甄尧回到家中,闷闷不乐的饮酒,与妹妹甄宓言及此事。 “李丞相实行度田,欲夺士人资产以媚庶民。” “……我中山甄氏积业颇丰,只恐也难免其祸。” 说到这儿,甄尧忍不住又叹了口气,心中五味杂陈。 若非李翊保全甄氏,他们家族确实难逃一劫。 可要他们甄家把那么多田产拱手相让,试问又有几个人舍得呢? 时甄宓方于镜前梳发,闻言停簪,察兄之意,徐问道: “兄所谓‘积业’者,可是兼并之田、隐匿之户?” 甄尧脸色大变: “小妹如何这般说话,汝岂非我甄家人乎?” “试问地主豪强,谁家不兼并田产,隐匿户口。” “千万家皆有,非独我甄家之有也。” 甄宓乃引兄至窗前,指窗外流民道: “兄见饥民易子而食,可曾思此皆豪强兼并所致?” “今翊公度田,非为私利,实救河北百万生灵。” “逆天而行,甄氏必亡!” 甄尧骇然失色,“小妹慎言!” 甄宓有条不紊地分析道: “昔袁绍据河北时,我甄氏攀附权贵,终遭朝廷清算。” “今若再抗齐王法令,恐族灭之祸不远矣。” 甄尧一怔,心中也明白了甄宓这话是什么意思。 倘若袁绍的政权稳固,吏治清平,又怎么会被曹刘给干趴下呢? 当时甄氏押错了宝,险些灭族。 如今又是一道新的选择题,摆在甄家面前。 是背叛自己的阶级,坚定不移的拥护李翊的法令。 还是继续与世家豪强们沆瀣一气,抗争到底? 甄宓见兄长沉思,乃在耳边低声说道: “……丞相承诺,凡主动献田者,子弟可入州学,出仕为官。” “甄氏让出些田地,换世代功名,岂非大善?” 李翊也并非一味下刀,也是有给甜枣的。 说难听点, 土地兼并自古皆有,你只能抑制不能消除。 你现在清算完土地,日后有功之臣以及他们的后人还是会继续兼并土地。 李翊现在无非就是逼着这些豪强重新洗牌,吐出这些年的成果罢了。 当然了,你也可以重新为官。 跟我们的人一起,重新开始“兼并土地”嘛。 真要说豪强,李翊这个食邑数千户的县侯,就是冀州最大的豪强。 他所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为了齐国服务,尽可能快速地壮大自身实力罢了。 甄宓这是一劝以大势,二劝以家运,三劝以远谋。 三板斧打下来,甄尧总算顿悟。 默然良久,忽执妹手泣曰: “若非妹言,几误家族!” 于是连夜整理田册,次日亲赴丞相府。 献良田两千亩,释奴婢五千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