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却说在李翊等众的劝谏之下,刘备正式称王,建国为齐。 效法齐桓公,以“尊王攘夷”的方式,打出“奉天子以讨不臣”的旗号。 仍旧尊汉帝刘协,声称将为其讨伐各地不臣的诸侯。 消息很快传回了颍川的曹操处。 曹操不由勃然大怒,声称要尽起兖、豫之兵,与刘备一决生死。 诸将皆悚,以荀彧为首的将官文士,齐齐出列将曹操劝住。 “……明公暂息雷霆之怒,今之势,战则危矣!” 曹操一怔,深吸了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 如今海内板荡,豪杰并起,但强弱却已十分悬殊。 目前刘备就是天下第一大诸侯, 其拥有徐、青、冀三州之众,更兼数州为附庸。 号称带甲百万,可谓如日中天。 曹操次之, 他的领土虽然跟刘备比差不多大,但富庶的土地远不如刘备多。 虽然趁着刘备倾尽资源征讨辽东之时,狠狠地发育了一波,可依然与之差距不小。 除曹刘以外, 荆州刘表就是天下第三诸侯。 而江东孙权还排不进前五。 因为他被阉割过一手,地盘远不如历史上大。 即便他有历史领土, 论地盘、兵力、粮草物资,刘表皆在孙权之上。 可以说,直到刘表死的前一天,荆州都是南方当之无愧的霸主。 除刘备、曹操、刘表之外。 稍微有点实力的就只剩下益州刘璋和汉中张鲁,以及凉州韩遂、江东孙权了。 这些人是唯一能够在曹刘争霸之中,保持观望之姿,而不被“强权”所裹挟的。 意思就是, 曹刘没办法直接传檄而定,还是需要施加一点压力,甚至直接进兵攻取才能将之收服。 荀彧整冠为曹操分析: “此时伐刘,其患有三。” “如今刘强我弱,公冒然击之,恐挫动军威,此一患也。” “刘表素忌明公,若趁我两家交攻之计,趁虚袭许,则我军将首尾不能相顾。” “此二患也!” “刘备假‘存汉’之名,士民多附。” “明公若强攻,反坐实‘汉贼’之号,使天下离心!” “此三患也!” “有此三患,惟明公审度之!” 荀彧苦苦将曹操劝住,此时绝对不是跟刘备开战的最好时机。 首先你硬实力就打不过。 而且你要是真打起来,刘表这个第三诸侯,很有可能偷你屁股。 要知道,曹操的治所颍川,就挨着人家荆州的。 反观刘备呢? 本来徐州一个四战之地,在李翊的主导下。 北面有青、冀作双翼,西面有鲁、沛作缓冲。 南面有淮南作防线,东面有东海作经济发展带。 可以说,光从战略上比,曹操就已经矮人家一头了。 曹操扪心自问,如果真让他跟刘备单挑。 或许自己会落下风,但绝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 可一旦有第三者,甚至第四者插进来搅局。 那曹操绝对会疲于奔命,最后落得个一败涂地的下场。 军备实力与战略纵深,曹操与刘备相比都明显落于下风。 而从名分大义上讲, 人家刘备称王虽然僭越,但毕竟是汉朝宗室,还被小皇帝认进了族谱。 文武百官们都看着呢,曹操当时也在现场。 即便不是都已经是了。 兼之其收复了辽东四郡,威望水涨船高。 要知道, 辽东自汉安帝永初年间,就已经逐渐失去了控制。 到黄巾之乱时,则完全名存实亡。 也就是说,刘备帮助大汉朝收复了已经失去近120年的领土。 刘备的名声已经来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民间很多老百姓都认为玄德公就是三兴汉室的注定人选。 所以刘备称王的举动,根本没掀起什么太大的波浪来。 大家对此,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念及此,曹操不禁叹了口气。 原本见刘备倾尽资源,征讨辽东时,他还在幸灾乐祸。 心想征讨乌桓可以理解,毕竟要稳固北方。 但偏偏要多此一举,浪费钱粮,深入辽东去征讨公孙度。 那就纯纯脑子有泡了。 完全是费力不讨好,入不敷出的赔本买卖。 可直到现在,曹操才发现是自己格局小了。 敢情刘备收复辽东四郡,是给自己买的“爱国热搜”。 这下好了,人人都知道他刘备是大汉英雄了。 “……诸公,适才戏言耳。” 在宣泄完情绪之后,曹操很快恢复了冷静。 “伐刘一事,尚需定策,从长计议。” 曹操就是这样的性格,有什么不满就大声说出来,说出来心里边儿就好受了。 而刘备则截然相反,他性格是喜怒不形于色,不喜欢过多展示自己的情感。 曹操重新坐下,饮了一口茶汤。 手掌在茶盏上轻轻摩挲着,似若有所思。 良久,才缓缓将目光落在荀彧身上,意味深长地问道: “……文若,汝且为吾剖析。” “刘备今称齐王,吾当何以应之?” 荀彧一捋胡须,紧皱着眉头,沉吟道: “刘备虽然强盛,然前讨公孙度,师劳兵疲。” “彼也难以仓促西进。” 荀彧一针见血地指出刘备阵营目前面临的问题。 虽然刘备现在是第一诸侯,但其近年的战事基本就没停过。 比好武习战的曹操都要频繁。 所以刘备也是需要先休整,恢复国力的。 那么他休整的这段时间,便是曹操的机会,或者说是留给他的准备时间。 “……唯有固守待变,深沟高垒。” “以疲刘备之师,方为上策。” 这几年,曹操也在努力发展。 一面肃清兖、豫二州境内的黄巾余党,一面又令枣祗在淮北扩大屯田规模。 修水渠,灌农田。 尤其官渡之战的胜利,解放了豫州的生产力。 使得战后四年里,曹操得以喘一口气,缓过神来专心内务。 但面对如日中天的刘备,荀彧依然建议曹操以守待攻。 千万急不得。 “仅凭我一家之力,欲制刘备,绝非易事。” “唯有连弱制强,并力攻之,方得破局。” “此袁绍、袁术之事也。” 荀彧又列举了此前众诸侯联合讨伐袁术、袁绍的例子。 虽然都是曹刘两家牵头,但其他诸侯也确实有参与。 既然如今第一诸侯变成了刘备,只要是有一点野心的人,都肯定会和曹操结盟抗刘。 “荆、吴两家或可为我助力。” “不若遣使结好刘表,许以共分豫州。” “然后使人诱孙权袭取广陵,使刘备分兵。” 荀彧提出了曹操的两个潜在盟友,一个刘表,一个孙权。 尤其是刘表就在曹操背后,是曹操无论如何都需要拉拢的目标。 既然此前曹操、刘备可以组成曹刘同盟,对抗袁绍、袁术。 那为什么曹操与刘表就不能组成同盟来对抗刘备呢? 这也是曹刘同盟啊。 尤其以刘表的野心,不知他心心念想要成为周文王,而当见到刘备真的付诸实际行动之后,会是什么感受。 至于孙权,确确实实是个守成之君。 守土有余,进取不足。 按说河南、河北大战之时,这是孙权最有机会崛起的时候。 可从官渡之战爆发,到刘备征辽结束。 整整四年, 孙权别说进取,连荆州都没能打进去。 就只有周瑜帮孙权镇压了交州的士燮,以及本土山越人,算是挽回了一点颜面。 不过正因如此,曹操才更觉得孙权有机会拉拢过来。 当然了,以上这些都只是构想。 真正实施能否成功,还不好说。 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 曹操可不想把自己的命运交付到别人手里,真到紧要关头,还是靠自己。 在与刘备爆发全面战争之前,快速扩充自己的实力才是上策。 曹操有一个问题看得很明白, 那就是刘备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在李翊等人的辅佐之下。, 以徐州为根基,对外扩张。 而目前刘备基本已经扩张到头了。 该纳入核心的纳了,该收的附庸也收了。 这便是刘备称齐王的底气。 但曹操还远没有扩张到极限。 眼下,就有一个地盘。 值得曹操去取,且很有机会取到,以壮大自身实力。 当曹操将手指向地图时,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看去。 最终落在了汉中张鲁身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