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众人见此,也只好告辞。 药童很快抓好了药,刘备亲自煎服。 煎好之后,乃至李翊房间,喂他吃药。 此时李翊已醒,见刘备进来,乃道: “此事只交由下人去做便好,主公何必亲自劳神费力?” 刘备长叹一声: “使先生劬劳至此者,备之过也!” 又瞥见李翊黑眼圈发重,尽显疲惫之色,竟潸然泪下。 “昔年郯县初见,卿笑言‘愿为君解鞍马之劳’。“ “岂料竟累卿(哽咽)至于形销骨立!” “备实在是痛心疾首。” 李翊乃执刘备手道: “主公见臣鞍疮而泣,臣睹主公髀肉复生亦痛!” “只是此岂垂泪之时耶?” “翊尚有一事,耿耿于怀。” “若主公不能答应,翊虽死不能瞑目。” 刘备大惊,忙道: “……先生休要如此说话,人道丈夫三十而立。” “今先生正值壮年,当是建功立业之时。” “何得以此疯言,大为无状耶?” 李翊乃扶着床榻,强支病体起身。 刘备忙伸手去扶,“先生小心。” 李翊仅仅握住刘备的手,声泪俱下地说道: “翊观天下鼎峙之势——” “明公据徐州而制青冀,跨东海而拥燕代。” “曹操挟兖州以窥豫土,假王命而胁陈都。” “当此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制!” 李翊开始进入正题,认认真真地为刘备分析当前的局势情况。 “不敢欺瞒,的确是翊自作主张,携群臣劝谏主公进爵王位。” “只是此非为我一人之私,实为我军之所必行也!” “今天子虽在陈地,然政令不出宫门,明公称王可建“汉室第二中枢“,使天下知汉脉未绝。” “此一利也。” “目今曹操制关中,窥汉中,早有觊觎神器之心。” “纵然主公不称王,曹操必然也要进位。” “如此岂非是使贼势涨而王威削乎?” “王号一出,则中原士民知正统所在。” “此二利也。” 先不管三七二十一,给曹操把帽子扣上去再说。 你老刘你不称王,曹操早晚要称。 人家一个阉宦之后都称王了,你一个汉室宗亲怎么能够被阉人抢先呢? “今新得冀州,辽东抚定,大批旧臣功将,需王爵安抚。” “此为固河北之计也。” “此三利也。” “有三利,便有三不可辞。” 话锋一转,李翊又开始为刘备分析此时不称王的弊端。 “今汉室分崩,九州幅裂。” “明公虽据徐、青之雄,控冀州之富,然名爵不过车骑将军。” “冀州新附将士私语:“不得封侯,不晋爵位,吾等血战何益?” “将士怨望,此一弊也。” 称王之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给手下人封爵了。 对于安抚有功将士,提振底层士兵的士气有奇效。 “河北遗民箪食壶浆,皆望‘汉家旗鼓’。” “今明公谦退,恐使民生‘汉室终衰之叹,民心渐散。” “此二弊也。” “翊尝夜观天象,见东方聚群星,此天命在东,正应徐州。” “主公若不承王爵,恐有违天意。” “此三弊也!” 李翊强忍着病痛,为刘备分析了三利三弊。 刘备见此,叹了口气: “若这是先生的想法,备愿意进王位。” “只是须先生养好病体之后,再议此事。” 言讫,李翊忽然翻身从床上坐起。 “……善!” “既然主公同意,当即刻择选良辰,进爵王位。” 刘备大吃一惊,目瞪口呆地望着李翊。 “……先、先生,你没病?” 话甫方落,自屏风后转出数人。 乃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 皆大笑不已。 “兄长,俺们适才可是听得真切。” “你已答应了先生,可莫要食言。” “……你们,你们居然都在!” 刘备见众人适才都躲在屏风后面,自己也是羞赧不已。 关羽走上前为刘备披上王袍,张飞持王印将之递给刘备。 刘备这才明白,从一开始,一切都在李翊的算计之中。 更令他没想到的是,李翊一行人众,都已经准备到这个程度了。 他如果再不接受,便有些不识好歹了。 “……唉,你们呐,真是害苦了寡人呐!” 话落,刘备已伸手接过王印。 众皆大喜,围着刘备高呼:“大王。” 又盛赞李翊妙计,李翊乃向刘备赔礼道: “……若非迫不得已,翊实不愿以诈病劝明公进王位。” “先生亦是出于好心,适才三利三弊之辩,备诚以为金石之言也。” 刘备也不怪罪李翊,单是见着他没事,便心满意足了。 李翊又打趣道: “适才不是因翊害病,撤去了筵席么。” “现在翊既无事,何不令人重摆宴席?” 张飞大笑,“好好好,适才兄长不肯答应此事,叫俺老张喝酒都不痛快!” 众人皆笑,房间内响起了久违的欢声笑语。 …… 次日,刘备正式宣布自己将要称王。 本来打算先上奏天子,但李翊力劝刘备。 先称王,再上奏。 主打一个先斩后奏。 虽然奏不奏,小皇帝都阻止不了刘备称王。 但天子离曹操更近,他不希望让曹操过早知道此事。 刘备从其言,即命人着手准备称王事宜。 再徐县附近筑坛,方圆九里,分布五方,各设旌旗仪仗。 不过称王之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需要决定。 那就是刘备称王,该称什么王? 首先肯定不能像历史上那样称汉中王。 毕竟老刘手上没有汉中。 称王一般是根据地理位置来优先考虑。 然后才是政治因素、历史的传承。 比如曹操称魏王,就是因为他的州治在魏郡。 按理说,刘备州治在下邳。 下邳既是刘备的起家之地,又是政治中心。 所以刘备可以称下邳王。 但刘备手上已经有徐、冀、青、扬、幽等州郡了。 如果只称下邳王,就显得格局太小。 难以统合其他州郡。 所以既要格局大,又要根据刘备实际控制地区,以及历史传承来看。 真正的选项只有两个, 一个是齐王,一个是楚王。 齐王肯定是最佳选择。 因为刘备核心地盘就是徐州、青州、冀州,这是刘备的大头区域。 而该区域基本与齐国疆域高度重合。 齐都临淄在青州,徐州为其南境,冀州为其北境。 这是地理上的考量。 然后是称齐王的政治象征。 齐为周代首封大国,称齐王可以标榜“尊王攘夷”。 以进一步彰显自己的政治正统性。 同时齐地自春秋以来便是华夏的经济文化中心。 管仲变法、稷下学宫,都出自于齐。 称齐王可以其历史号召力,吸引天下士人归附。 除了齐王之外, 次一级的选择是楚王。 称楚王,则重心更加偏向于扬州、豫州。 但这两地都不是刘备的核心领土,所以肯定是不如齐王的。 除以上两种选择外, 也可以自创王号,比如东平王,取“平定东方”之意。 但这种王号都缺乏历史根基,是下下选。 终上来看,齐王就是最优选。 在敲定好王号之后, 接下来便来到了喜闻乐见的“传统节目”了。 首先是天降祥瑞。 时有流星于夜坠于徐州城东,术士言: “此帝星移位,应于汉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