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孟起将军请起。” 李翊将马超搀扶起身,如果不是庞统被留在了太原,李翊很想问问他。 庞统到底跟马超说了些什么,把他洗脑成这样。 不过马超性子大变也算好事,李翊对武人的要求向来是先性格要踏实,然后才是问能力。 接风宴既毕,李翊正式于章武起兵。 共马步军三万人。 骑兵为多数,共计两万五千人。 剩下步兵为五千人。 出征将领及随行人员有, 谏议大夫,领并州牧马超。 大汉温侯,领汝南太守吕布。 破羌将军张绣,平北将军张飞。 中坚将军张辽,裨将军黄忠、陈到、牵招。 中军师荀攸,行军长史刘晔。 除了刘营本土官员之外,李翊又专门带上了幽州本土豪强—— 建忠将军,渔阳太守鲜于辅。 护乌桓校尉阎柔。 他们常年生活在幽州,对辽地的地域风貌相对熟悉。 李翊需要他们来为自己做向导。 此外,又命章武太守徐晃,总督后勤粮务,勿使缺漏。 得益于中山甄氏的帮忙,大量民夫投入到此次战事中来。 公元203年,三月初三。 李翊三万大军,民夫十万人,共计十三万人。 号称三十万大军,正式北上,远征东北乌桓。 大军尚未出冀州。 今年的冰雪早消,春日正盛。 春烂漫,清香扑鼻。 李翊大军行过滹沱河畔时,只见得田野里百姓齐出,聚集了许多人。 李翊乃问左右人道: “今日缘何如此热闹?” 左右人答曰: “……回禀使君,今日三月初三,上巳佳节。” “百姓们便纷纷来到滹沱河畔,于岸边为亲人祓禊祈福。” 原来如此…… 李翊感慨一声,战乱之中,百姓们难得有如此热忱。 他们于此佳节祈福,或许也是向内心里求个心安罢? 乃顾谓身后诸将士道: “吾大军至此,非为扰民,实为安邦。” “今逢佳节,汝诸军不可惊扰百姓。” “可洒铜钱,以济百姓,与民同乐。” 言毕,众将士齐声领命,持钱而下。 众百姓争相领取,欢声雷动。 有老者涕泪交加,感慨道: “李冀州仁德,真乃吾等之福也。” “……愿使君此次出征,早日凯旋。” 李翊见此情形,心中甚慰。 看来冀州之民已经渐渐地接纳他了。 张飞催马赶到,谓李翊道: “……先生!俺老张许久不曾见过如此热闹的景象了。” “……哈哈,这几年到处都在打仗,益德能见着那才怪了。” “……诶!先生!俺适才听人说,左近有擅杂技之人,可以吞刀吐火!” “不妨去瞧瞧?” 左右人皆道: “张将军莫非忘了此次出来的目的了?” 张飞乃哈哈一笑,道是戏言,请诸公莫放在心上。 李翊乃引大军渡滹沱河。 舟船准备需要一点时间,望着滔滔河水,李翊一时兴致大发。 乃指滹沱河,谓众人道: “昔年光武帝尚未立业之时,穷迫于途。” “前有此大河,后有追兵,众人饥肠辘辘、人困马乏。” “阳夏侯冯公孙为光武帝亲蒸麦饭果腹。” “至滹沱河前时,光武帝使淮陵侯王元伯前去探查。” “待至河边时,河水波涛汹涌,人马不能行。” “为稳军心,光武帝谎称河水结冰已坚,可以通行。” “待大军至河畔时,果然见着河水结冰。” “于是光武大军得以渡河南下,入驻信都。” “终以此为根基,光复我汉室天下。” 李翊暗自感慨,这刘秀真的是位面之子。 大魔导师的称号真不是浪得虚名的。 众人入神的听着,李翊便借此机会为众人打气: “此次出征,为得便是建功立业,匡扶天下。” “诸公与我远赴辽地,同甘共苦,战功可成。” “愿诸公都能安然凯旋,不负此河当年之冰也!” 众将士果然兴致高涨,齐齐拱手,高呼必胜。 就在众人斗志昂扬之时,人群中忽然传来一道笑声。 众人皆是一怔,暗忖领导正在演讲呢,谁敢在这时候出来说笑? 未等李翊开口询问,有好事者率先责难: “谁人发笑?” 众人循声望去,这人不是军中之人,只是一个坐在石头上的游客。 但一个区区游民,竟敢嘲笑堂堂冀州一把手。 确实有点儿不识时务,于是军人们很快找到那人。 是个年约二十六、七的年轻人。 “刚才是汝在笑吗?” 士兵嗔目怒视,狞声问道。 那年轻人点了点头,嘴上仍是带笑: “……是在下。” “好大的胆子!汝难道不知咱们的将军是谁吗?” “哦?莫非是曹司空亦或是刘将军。” “此二人当是天下最雄者。” “……哼,那也差不多。” “我们的将军,乃是我河北新任长官,冀州牧李郯侯也。” “……哦,原来是李郯侯,失敬失敬!” 年轻人朝那士兵作了个揖,赔礼道歉。 士兵连忙道: “某又不是李郯侯,汝冲我道歉作甚?” 年轻人乃笑道: “那就劳烦壮士替我引见!” 哼~ 士兵轻哼一声,将这年轻人带到李翊身边。 一面却又暗想,你小子算是撞大运了。 咱们李郯侯平日日理万机,哪里是寻常百姓能见着的? 今日若非你小子在俺们领导演讲时发笑,凭你是断然见不着他的。 须臾,年轻人被带到李翊身边。 李翊见他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相颇为儒雅,像是一个读书人。 又见他掌上张着厚厚的老茧,这显然是练过的武的。 仅是初次见面,李翊已知这年轻人不凡。 常言道,穷文富武。 即学文还能从事一定的生产劳动,习武则完全脱产。 并且由于汉朝纸张没有完全普及,学文的成本也非常高。 所以汉末那些能文能武的人,简直凤毛麟角,是人才中的人才。 “足下是何人,适才为何在我演说之时发笑?” 李翊开门见山,直接问他姓名。 即便这人是个籍籍无名之辈,李翊也有意将他召之麾下。 毕竟这个时代文武双全的人太少了。 “……在下徐庶,见过李郯侯。” 哦? 李翊眉梢一扬,忙问: “子莫非徐元直乎?” 徐庶一怔,暗想自己已经改名换姓了,不想李郯侯这样的大人物竟识得自己。 “不敢欺瞒君侯,在下正是颍川徐元直。” 徐庶本名徐福,因为友人报仇杀人,而改名徐庶。 没错,徐庶其实并没有用过“单福”这个名字。 单福是演义杜撰的。 李翊乃邀徐庶坐下,向他问好。 “庶幼好学击剑,于中平末年,尝为友人报仇而杀人。” “后披发涂面而走,却为狱吏所获。” “彼问我姓名,庶不答。” “其乃我缚于车上,击鼓行于市,今市人识之,虽有识者皆不敢言。” “幸有同伴党伍窃解救之,庶乃更姓名而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