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所以李翊进兵十分神速,只盯着你袁儿打。 其他郡县只要不拦路挡道,犯不着夺他的官位,抢他的城池。 于是,个个郡县都展现了异常的默契。 全都冷眼旁观李翊的军队,在境内自由穿梭,并不加以阻拦。 袁尚手中兵马极少,正思索该如何抵挡李翊大军之时。 人报幽州刺史袁熙,率兵两万,赶来支援。 袁尚大喜:“真吾二兄也!” 于是,亲自率众出迎。 兄弟相见,立马抱在一起痛哭。 哭诉家门不幸,又叹妻儿老母俱陷于贼军之手。 “今李翊兵锋来得急,显甫不妨随我回幽州去,暂避李翊大军锋芒。” 袁熙向袁尚提出建议,暂时放弃冀州。 目前的冀州,任谁都能看出来,它已是曹刘二人的掌中之物了。 尤其是冀州军民,已经展现出了明显的疲态。 之前远征河南,就已经把河北人累得够呛。 如今在河北本土作战,更是令冀民大困,苦不堪言。 都盼望着战事早点结束。 所以即便袁尚现在打着袁氏的旗号,也很难得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若是强征百姓入伍,又只恐适得其反。 袁尚只得从其言,先与袁熙汇合部众,共计三万人左右。 舍了冀州,逃亡幽州涿郡去了。 至涿县时,袁熙又劝袁尚道: “目今大敌当前,还请显甫放弃私仇,团结兄弟,共御外敌。” 袁尚面色大惭,只得说道: “此前吾与显思与河间大战,被李翊率兵钻了空子。” “我逃往博陵,显思逃往安平。” “李翊先是去的安平,如今复来征我,必是显思已遭其害也。” 袁熙闻言,只得无奈叹了口气。 感慨袁家到底是如何从雄踞四州之地,走到如今这个地步来的? “既然兄长已遭毒手,不妨请元才领兵过来襄助如何?” 袁熙又提出,联合并州高干,一起来阻挡李翊兵锋。 袁尚愤慨说道: “此前吾势穷之时,本想投并州暂避锋芒。” “不想高干此贼,枉为我袁氏之甥,竟出兵阻我去路。” “不许我入境,焉有此理乎?” 原来,此前袁尚在李翊手上败了一阵之后,先去并州求援。 但当时的并州已经落入马超之手,高干、呼厨泉至少名义上已经投了马超。 眼下马超锋芒正盛,高干、呼厨泉俱不想在此时与之撕破脸皮。 所以袁尚能否入境,完全得看马超的脸色。 庞统力劝马超,派兵阻拦袁尚入境。 并分析说: “目今将军南据黄河,北阻雁代,兼有沙漠之众,所向披靡。” “南向随时能争天下,何向而不济乎?” “况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极多,放任袁尚入境。” “将军可全并州耶?” 庞统此言,既是防止袁尚在并州恢复实力。 同时又担心袁尚到并州后,利用他们老袁家的招牌,收买人心。 因为此时,已经有大量徐州官员,来并州述职了。 大伙儿刚换了单位,工作环境都还没熟悉,哪里敌得过袁氏的“金字招牌”? 不过庞统此言,妙就妙在句句不提徐州,皆以马超利益来分析考虑。 这是任何君主都爱听到的话语。 马超从其言,即命高干领兵拦阻,不许袁尚军马入境。 而高干见袁氏大势已去,也是真不想让袁尚来并州。 毕竟他兵马尚存,始终坚信自己迟早能够夺回并州。 现在迎袁尚入境,不就等于又给自己增加了一个潜在的敌人吗? 所以高干与马超几乎是一拍即合,心意相通,欣然便领了命令。 袁尚被阻拦在外头,入不得并州。 这才一直逗留在中山、博陵,迂回徘徊,进退不得。 袁熙听完袁尚的遭遇,亦颇为唏嘘。 暗叹高干怎么能这样? 我们好歹是一家人啊! 怎么帮李翊这个外敌,却不帮我老袁家? 正当袁尚、袁熙两兄弟犯愁之际,忽报冀州有使到。 “冀州有使?” 初听此话之时,二人都还有些不习惯。 迟疑一下才反应过来,现在的冀州,已经是曹刘二贼的了。 “让他进来!” 须臾。 冀使入内,将书信呈上,是李翊送来的。 “信中写了什么?” 袁尚连忙问。 袁熙眉头紧皱,怔怔地不发一言。 袁尚等不及了,一把抢过书信,拿在手里观看。 原来,这信竟然是刘夫人写的。 只不过是刘夫人帮李翊代笔。 其大致内容为, 先表达对儿子的思念,并表示李翊没有为难他们一家人。 再然后,当然就是劝降了。 李翊劝袁尚、袁熙交出兵权,并表示会上奏朝廷,为二人保举爵位。 到时候升官封侯,当一个富家翁,仍不失为一件美事。 最后,则是威胁了。 李翊表示,如果二袁儿不肯投降。 到时候一定亲自领兵北上,不管你逃亡何处去,都要将二人的首级取下。 总之,这封看似是母亲写给儿子的信。 实则是李翊的一封威逼利诱的信。 袁氏三子, 袁谭暴戾残忍,袁熙懦弱寡断,袁尚俊美得人心。 此时的袁熙在看完李翊的书信之后,顿时有些心动了。 “显甫,李郯侯在信中说了,不会为难我等。” “你看是否——” 话还未说完,立马便被袁尚打断了。 “兄长糊涂啊!” “交出兵权,便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到时候,还不是李翊说什么,咱们便得听什么?” “况没了兵马,纵然当个富家翁,也是寄人篱下,受人白眼!” 袁尚这话可不是危言耸听。 要知道,即便是历史上的曹操统一了河北。 在过去二十年后,都仍然有很多河北人认为袁氏就是他们的主人。 试想,当两个袁氏子主动举众投降,从此以后寄人篱下的生活。 河北人会如何看待他们? 原本高高举在彩云之间,一下子重重跌落于泥泞之中。 这种落差谁受的了? 尤其堂堂四世三公,更受不得这个气了。 袁尚是宁可战死献国,也不愿向曹操或者刘备屈膝投降。 “……这,唉!” 袁熙一拳打在案上,蹙眉长叹: “我幽州虽有五万兵马,然东北未平。” “刘虞旧部拥兵自重,三郡乌桓虎视眈眈。” “况我幽州本为苦寒之地,难以自给自足。” “更别说抵御强敌了!” 袁熙这才道出自己的苦衷。 他的幽州可不比你的冀州。 早在天下还未分裂割据之时,幽州就需要用冀州、青州的粮米钱帛来接济供应。 袁绍时期,也是这么做的。 用冀州、青州的赋税钱粮,来补幽州每年的空缺。 而刘虞时期的幽州,虽然做到了自给自足。 但那却是建立在刘虞大肆裁减军队的情况下完成的。 为此,公孙瓒还跟刘虞吵了一架,两人的矛盾甚至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现在,袁熙既无法得到冀州、青州的钱粮供应。 也不可能像刘虞那样去裁减军队,裁撤军需。 而更令人绝望的是, 袁熙甚至拿到的,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幽州。 他手上实际控制的,只有幽州的涿郡、渔阳两地而已。 剩下的领土,全部被鲜卑人、本地豪强、刘虞旧部,三郡乌桓给瓜分完了。 所以袁熙根本不敢裁减军队,因为周围全是强敌。 他手上拿到的剧本,才是地狱中的地狱。 眼下李翊所开出的条件,已经相当友善了。 袁熙是很想见好就收的,本身他也没什么野心。 更何况他清楚自身的定位实力,自己“破产版”的幽州,就是没法去跟李翊争斗的。 “幽州苦寒,李翊肯定也不希望费钱费人,劳师远征。” “盖因其着急着抚定河北之地。” “若我们能在此时举众向其投诚,其必以我等为厚。” “况人言李郯侯信义著于四海,从不失信于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