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刘表这封书信内容就一条, 贤侄别打了,你兄弟俩应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刘表为什么要专程遣人来给袁氏兄弟解和? 一方面是因为刘表本身跟袁绍关系不错。 在推崇兄友弟恭的汉朝,两兄弟互相攻杀,本身这事儿就不怎么露脸。 刘表名列八骏,想充当一些和事佬。 第二个原因,也是很多人经常忽略的一点。 那就是刘表跟他的荆州实力是不弱的。 历史因为荆州没有太多的战力表现,就被曹操轻松收取,导致人们觉得荆州很弱。 但官渡之战期间,刘表跟袁绍号称南北对峙。 即南北方实力最强的两个,就是刘表跟袁绍。 一直到了刘表死后,荆州集团崩解,孙吴势力才真正发展起来的。 正因如此,刘表才更要出面解和袁氏兄弟。 因为官渡之战时,河南、河北局势不明朗,刘表也不好下场站队。 但现在袁绍病故,袁氏兄弟内斗,河北明显矮了河南一头。 他当然要出面劝两兄弟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了。 只有这样河北才能够继续与河南对峙。 在曹刘这些诸侯眼中,他们清楚这个时代是越打越强。 但刘表却始终认为自己只要不下场,天下早晚归属于他。 刘表仗着自己与袁绍有些交情,认为自己能够说动袁谭。 但袁谭可不买账,将竹帛一摔,破口大骂: “袁尚药死父亲,我正欲兴兵为父报仇。” “刘景升只会空口大言,不懂务实。” “怎有脸来作书劝我?” 刘先没想到袁谭会有这么大的反应,急忙出声劝道: “将军,刘荆州也是一片好意啊。” “古人云,兄弟者,左右手也。” “今与兄弟争斗,譬如断其一手。” “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更与谁亲?” “若听信谗言,离间骨肉。” “只图一朝之利,安可得乎?” “愿将军塞耳勿听也!” 袁谭大怒,叱道: “吾父用兵官渡时,汝主若肯发兵,与吾父南北夹击。” “河南早已定矣!” 刘先急忙解释道: “彼时张羡作乱,荆南四郡皆反。” “吾主这才不得不引兵平叛,无法响应先公号召。” “此事,荆楚之民皆能印证。” 袁谭叱道: “荆南于去岁便已平定,汝主当时不也没发兵吗?” 刘先默然不能答,彼时官渡之战,不可一世的袁绍都被打败了。 刘表除非疯了,才敢在那个时候下场,单挑曹刘二人。 只是令刘表没想到的是,袁绍被打败后,没过多久就病死了。 袁谭叱退刘先。 他想的很简单,刘表给自己提供不了帮助,所以没必要给他好脸色。 但他完全没意识到, 他能够利用袁绍跟刘表的交情,好好笼络这个南方的霸主。 随后, 袁谭遣辛毗去往徐州,帮他求助刘备、李翊。 …… 徐州,下邳。 刘备这日陪伴完夫人,闲来无事,又想去看看李翊。 跟老婆在一起他并不是很自在,还是跟喜欢和兄弟们待在一起。 赶巧关羽、张飞皆在,于是三兄弟便一起去看望李翊。 至府上时,却说李翊去催督粮食了,不在府里。 下邳的粮食,主要通过水路运转,徐县就是一个重要的中转站。 刘备便想着顺道去一趟徐县。 此时正值风寒,张飞心疼大哥身体,便出言劝道: “适才李府上的下人也说了,先生已去了两日,今晚便回。” “兄长只须等到晚上先生回来即可,又何必顶风冒雪,赶在这个时候出去?” 关羽亦劝道: “此时风寒,嫂嫂又即将生产。” “兄长还是留在下邳,陪伴嫂嫂为好。” 刘备对关、张二人说道: “今日吾已看过夫人,身子并无大碍。” “倒是先生,每日操劳,大是辛苦。” “汝等只想着吾去徐县,须要顶风冒雪。” “却未曾想过,先生已冒雪两日矣!” 关羽、张飞皆默然不能答。 刘备却已走出屋外,呼了一口寒气,又道: “弟辈若是怕冷,就留在下邳。” “吾自去徐县也!” 关羽、张飞闻言大惊,连忙追了上去。 “兄长说的哪里话来?” “死尚且不避,何惧寒冷?” “既是要去,便一道同去罢!” 自从刘备的势力不断扩张之后,三兄弟待在一起的时间也逐渐变少了。 今日都是难得聚在一起,眼看着三人好不容易可以聚一下。 不想刘备却要去徐县看李翊。 这令两兄弟心里也有些不是滋味儿。 但关张又哪里知道, 平日太忙,即便同处下邳的刘备、李翊,也鲜少能够见面。 刘备陪了大半月的夫人,心中实想念李翊的紧。 这种念头一旦来了,挡也挡不住。 即便是寒风大雪,也非但去见上一见不可。 兄弟三人即乘马赶往了徐县。 两地离得不远,约莫行了一个时辰多些,赶到了徐县。 此地作为徐州重要的漕运中转站,一年四季都不停歇。 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徐县县令,见是刘备来了,慌忙上前行礼。 刘备忙道: “吾左右无事,过来看看,汝只管忙去。” “不必理会我兄弟三人。” 县令慌忙谢过。 别看他是一个县令,但由于徐县地理位置特殊。 尤其在李翊上台之后,把此地作为了连接淮南、豫州的重要中转站。 此地立马变成了一个香饽饽,这徐县县令更是成了一个肥差。 靠着巨大的流水, 徐县一年的收入,比一郡长官的收入都要高。 这话一点儿也不夸张。 不过高收入,也带来了高压力。 赶到战事之时,徐县县令每日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适才见刘备来了,他心中还暗暗叫苦。 服侍也不是,停下手中的活计也不是。 好在刘备体谅了他的苦衷,让他自己忙去便好。 刘备走在人群中,目光逡巡一圈。 找到了那位鹤立鸡群,丰神飘洒的男子。 “……先生!” 刘备笑着走了过去。 此时,李翊正停靠在一柱子上,一手执笔,一手执竹帛,正计算着什么。 闻得刘备声音,便将笔停下,出声问道: “主公怎么来这里了?” “……呵呵,特来看看先生的工作做得如何。” 刘备半开玩笑地说道。 领导实地来考察工作,换谁都会压力山大。 但李翊不会,他做事一丝不苟,不怕任何上级检查。 “适才先生在计算什么?”刘备又问。 “……唉,运转不顺,路上死了几十个民夫。” “我在想抚恤他们的家属。” 刘备闻言,眉头一皱,长叹一声: “……该当如此,该当如此。” “如今赶上大雪,路难走,车难运,大家都不好过。” 李翊将竹帛合上,忽然意味深长地对刘备说道: “主公既至,翊正有一物与主公共享。” “此物或可提升我军运输之效。” 当真? 刘备眉梢一扬,难掩脸上兴奋之色: “先生果真是世之奇士,不知是何物?” “主公请随我来,此物吾也是方遣工人造好,还未完全定型。” 李翊领着刘备来到一处工坊,将自己最新的成果展示出来。 ……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