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贾诩一语道破李翊的心事。 李翊眉头蹙起,佩服之余,也不由感慨道: “先生慧眼,洞若观火。” “眼下官渡之围虽解,然危机却并未解除。” 官渡之战,本质上只是一场保卫战。 它的胜利,也仅仅只是意味着暂时打退了袁绍而已。 袁绍的大军虽然溃败了,但就如同沮授说的那句话一般, ——“父母、兄弟俱悬命于袁氏。” 袁氏势力庞大,树大根深。 这些溃散的袁军将士,是离不开袁绍的。 只要他们还活着,早晚会回到袁绍的身边。 如此一来,袁绍很快又能组建出一支新的大军。 所以说,不把袁绍的这支主力歼灭了。 那天下形势永远都是,北攻南守,河北强,河南弱。 “君既知我所愁之事,愿即教我以良策。” 李翊现在踌躇难决的点,便是到底是马上乘胜追击,灭了袁绍的主力。 还是先暂时撤兵,休养生息,等到明年开春再与袁绍决战。 马上追击,胜率肯定会更高,但将士们已经憋了太久了。 大伙儿都盼着回去领赏,跟父母妻儿团聚,要是告诉他们还要接着打。 必会使得人心躁动不宁,甚至有可能引起兵变。 如果暂时撤兵回去,好处也显而易见。 既可以抚定军心,也能使得疲敝的河南之地得到休整。 等拖到明年再战,粮草问题也能得到解决。 但坏处就是,给了袁绍喘息的机会。 虽然袁绍不至于马上恢复到巅峰期的实力,但无疑会给之后的决战增加难度。 现在,李翊还没能做好决定,只得征询贾诩的意见。 “……呵呵。” 贾诩抚须一笑,并未明确告诉李翊该怎么做。 只是自顾自地感慨道: “袁本初一时之杰,得收英雄之谋,假士民之力。” “东苞巨海之实,西举全晋之地。” “南阻白渠黄河,北有劲弓胡马。” “地方二千里,众数十万,可谓威矣。” “当此之时,无敌于天下,视霸王易于覆手。” “如此雄杰,亦败于君侯之手。” “君侯尚问我该何时战定乎?” 贾诩的性格就是这样,你问我意见,我只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教你做事。 用不用是你自己的事,事后别来找我就行。 李翊闻言,心中已有计较,便道: “袁绍新败,病疾加重,必求速战。” “我闻其不能抑遏愚妻,显别嫡庶,独宠子以貌。” “长此下去,必生内变。” “故我愿先暂时休整,明年再与袁绍决战。” 贾诩阖上双眸,对李翊的决定不予置评。 李翊见此,也避席离开,转而来到曹操、刘备面前。 趁着众人酒兴正浓之时,告知他们自己的想法。 曹操巴不得马上停战,故立马同意了撤兵的建议。 “袁绍新败,吾正欲回去安顿豫州军民。” “若能暂时停战,再好不过。” 刘备向来对李翊言听计从,当下也颔首道: “……也好,子玉离家一年有余,也该回家看看了。” “若备未记错,令郎今已一岁矣。” 说到这儿,李翊心念一动。 早在征青州时,他便收到孩儿出生的消息。 由于一直领兵在外,都没能回家看看妻儿。 青州战事结束后,领兵自徐州来兖州时,李翊也未曾回家看过。 也算是二过家门而不入了。 这样做,只是想向将士们表达自己的决心。 若不然,他这个大领导整天都放不下亲人,手下人还怎么专心于战事? 现在战事终于告一段落了。 李翊扪心自问,他已对河南殚精竭虑,尽心竭力了。 只是袁莹母子…… 李翊知道自己肯定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也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 “……善,说来,主公回去,也该好好陪陪自家夫人。” “翊比主公年少几岁,主公至今却膝下无子。” “须知我等浴血拼杀数年,才有今日,不可不慎呐。” 李翊提醒刘备,也该好好重视一下后代问题了。 他这也不算越俎代庖,古代臣子就是有权过问主公的家事。 尤其你作为创一代,拼死打下的家业,总不能没有继承人接手吧? 刘备听到李翊这话,才想起来,今年自己已经四十岁了。 四十而不惑,时间真如白驹过隙,一闪即逝也。 “……善,备回去会和夫人好好商量此事。” 老刘原先也是有儿子的,不过早夭。 兼之工作又忙,导致他一直没能想那方面的事情。 现在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刘备也可以静下来,好好考虑一下生孩子的事儿了。 次日,一大早。 曹营、刘营各自收整行囊辎重,各自领兵回家。 战事结束,河南百姓也终于不用整日提心吊胆。 各郡、县百姓,纷纷出门庆贺战事结束。 一时间,百姓欢腾,军民皆悦。 不表。 …… 却说袁绍幅巾单衣,引八百余骑,一路向北奔逃。 奔至黎阳北岸时,大将蒋义渠出寨迎接。 袁绍遂将官渡战败一事,尽数告知蒋义渠。 蒋义渠便道: “主公勿忧,胜败乃兵家常事。” “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时,也曾数败于项羽。” “后于垓下一战功成,终开四百年基业。” “今主公不过败了一场,再整军与曹刘一战,胜负犹未可知也。” 言讫,便将黎阳的军权全部交还给了袁绍。 黎阳所有驻军,俱由袁绍一人指挥。 袁绍暗想,自己当初带着十余万大军南下,今日兵败。 有何面目回去? 索性留在黎阳,一面收拢残军败将,一面自邺城催督粮草。 待整备好军队后,再南下与曹刘一决胜负亦未尝不可。 思量已定,袁绍便下令,让小分队出去招谕离散之众。 全军就在黎阳歇息,期待明年再战。 此前溃散的袁军士兵,闻说袁绍在黎阳,于是纷纷往黎阳而去 一夜之间,黎阳守军骤增数万人。 夜半之时,山内外哭喊声震天。 袁绍被哭声惊醒,忙问: “谁人半夜啼哭?” 他心中自觉不安,适才还在做噩梦。 梦到有鬼卒来向他索命,不想远远便有哭声传来。 少时,侍从回报说: “禀袁公,这是败军相聚,诉说丧兄失弟,弃伴亡亲之苦。” “这才各各捶胸大哭。” 袁绍闻言,慨叹道: “吾旧时不听田丰之言,兵败将亡。” “今回去,有何面目见之耶!?” 这侍从便是此前为郭图所收买的,将袁绍暗叫医者的消息泄露出去。 今见袁绍内疚,便将郭图所教之言献出: “小人听闻,田丰在狱中时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 “言道,‘若袁公肯用我之计,焉有遭此之祸’!” 袁绍大怒: “竖儒怎敢笑我!我必杀之!” 遂命这侍从赍宝剑,即刻去往邺城,于狱中杀田丰。 侍从领命,星夜兼程赴邺。 时邺城袁绍不在,故有其幼子袁尚代为理政。 袁尚,字显甫。 生的形貌俊伟,最像袁绍。 故袁绍甚为宠爱,将其余诸子遣散至外州,独将幼子留在冀州。 几乎走到哪里都将袁尚带在身边。 但此次出征河南,袁绍却一反常态的没有带袁尚去。 袁尚只道父亲离去,须有人助他处理邺城政事,故不以为意。 袁绍之妻刘氏亦爱幼子,便对袁尚说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