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每一名士兵嘴上,都叼着一根木棍。 “大都督!一切准备就绪,就请发令罢!” 赵云催马而来,将枪一横,向李翊汇报道。 “……嗯。” 李翊一颔首,又将张飞、黄忠、徐晃等将唤来。 “吾此去劫乌巢大营,袁绍必来劫我官渡大营。” “汝等务必严加防范,切勿丢失。” “否则,军法论处!” “得令!!” 众将齐齐拱手。 张飞忽然想起来一件事,忙走上前问道: “等等!先生,如俺没听错。” “……先生是要亲自去劫乌巢?” 听张飞这么一说,众将才反应过来。 对哦,大都督居然是亲征。 “火烧乌巢,遣一大将即可。” “都督乃千金之子,何必冒此风险?” 黄忠生怕恩人有失,开口劝谏。 不止是黄忠担心,几乎是所有徐州阵营的将军们都在担心。 他们并不相信许攸。 李翊怎么能够仅凭许攸的一席话语,便轻易地涉入险地? 万一是人家的计策呢? 万一是人家的圈套呢? 李翊爱兵如子,军中威望极高,他一旦有失,整个河南军营的士气都要崩溃。 所以当黄忠开口之后,剩下的将领们也担忧地劝说李翊不要亲自去。 咱军中又不是没有人才,交给他们不就行了? “正因此去甚险,吾才非去不可。” “若不亲往,此事难成。” 李翊坚定信念,向众人解释。 官渡之战已经来到了最为紧要的时候了。 李翊接下来的这场军事行动,是成了就赢,不成大家都得死。 属于关键时刻的一锤子买卖。 尤其李翊要去的地方,是敌人的后方。 中间会有层层设防和干扰,派别人去就很容易虚了。 一旦他信念不坚定,就会使盟军陷入万劫不复,错失千古良机。 诚然,徐州将领可能百分之九十九不会中途打退堂鼓。 但哪怕是百分之一的风险,盟军也不能赌。 那么有谁是会百分百坚定信念,将乌巢之战打到底的呢? 那当然是,下达这个命令的李翊本人了。 只有李翊清楚,乌巢之战有多重要,须要打到哪种程度。 他为此准备了很多项工作。 他会将它完成的很好,每一步都不会出错。 正如往常一般。 在做好思想工作之后,李翊又请来贾诩、荀攸。 “两位先生乃是智者,就请辅佐张将军他们同守大营。” 张飞在一旁说道: “可要先知会俺兄长一声?” 李翊道: “主公大营向南去数里路程,此时争分夺秒,不可多耽误。” 言讫,将刘备所赐的鸳剑取出,拿在手里: “主公赐我雄剑,许我便宜行事之权。” “益德当听我号令,不可冒然行事。” 古代的大营,类似于城邦,一座连着一座。 刘备、曹操两人的大营自然是在后方。 张飞乃拱手称喏。 李翊又见位于前线大营,曹营代表的曹洪请来,将倚天剑拿给他。 “若袁军过来劫营,攻打官渡大寨。” “就请子廉将军,协助张将军同守此寨。” 曹洪活动了一下伤臂,这些天养伤都快给他憋出病了。 莫说李翊有曹操所赐的倚天剑,曹洪本就该听他的号令行事。 单说李翊此前将华佗荐给他,帮他治好了伤臂。 别说,真的一点儿病根没落下。 冲这份恩情,曹洪都很乐意为李翊帮帮场子。 “末将领命!” 曹洪躬身领了命。 李翊既筹计已定,诸事吩咐完毕后,乃上马启程。 五千凉、幽二州,本时代战力最强的骑兵,鱼贯出了盟军大营。 …… 是夜,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张绣引西凉铁骑在后,公孙续、赵云引幽州铁骑在前。 李翊与许攸,引着少量步兵在中军处。 皆束草负薪,俱打着袁军旗号。 乘着夜色,从小路去偷袭乌巢。 路上, 张绣有意跟这位当世红人交好,忍不住上前问道: “大都督,袁绍屯粮之所,安得无备?” “都督身负两军军政,怎好亲往险地?” 李翊只淡淡地回道: “许攸此来,天败袁绍。” “况我军军粮不给,难以久持。” “若不用此计,只能坐而待困。” 张绣望一眼走在前方的许攸,又小声问李翊道: “倘许攸有诈,在前方设伏,如之奈何?” 李翊两眉一蹙,正色道: “彼穷途来投,又何见疑乎?” “今孤军深入,冒险劫粮之举,乃吾独断之行。” “若不能成,情愿战死沙场。” “今计在必行,将军可约束手下人,教其勿要生疑。” 张绣虽然很早就听说过李翊的名声,两人也有交际。 但当真正与李翊见面后,张绣这才被他身上的魄力与魅力所动。 来前,张绣还在为自己未来的前程所担忧。 可当与李翊相处了片刻之后,使得张绣坚信,跟这样的人一起共事。 一定大有可为! “……好了,再往前,就快到袁军大营处了。” “将军莫再说话,叮嘱手下小心行事。” “喏。” 张绣领命,将木棍衔在嘴里。 大军一路向前,遇着袁绍别寨。 寨中将领问是何处军马。 李翊乃遣许攸出马,应声答道: “吾奉袁公之命,前往乌巢,助淳于将军护粮。” 寨兵们见是袁军自家旗号,又是许攸本人出面答话,忙赔礼道: “原来是许先生,得罪得罪。” “快请过!” 众皆不疑,放李翊军过了别寨。 中道凡过数处,皆诈称是前来护粮的。 由于许攸名气大,袁营地位高,众人见着他,遂都不加拦阻。 及到乌巢之时,五更已尽。 李翊命军士将束草薪柴取下,直接便在乌巢周围,天价放起火来。 “大丈夫立功名只在今日!” 李翊掣剑在手,亲自押阵督战。 “火烧乌巢,斩杀袁军!” “杀啊!!!” 一声令下,众骑兵鼓噪直入。 时淳于琼正于营中酣睡,闻得鼓噪之声,连忙跳起来问: “何故喧哗?” 言未已,一小兵飞身过来拜道: “贼军过来,袭我乌巢!” 什么!? 淳于琼又惊又怒,“竖子安敢如此大胆妄为!” 眼下军情如火,淳于琼也顾不得思考李翊是如何率军赶到乌巢来的了。 急忙披挂上马,持槊出阵。 一出帐,便见着火焰四起,烟迷太空。 眭元进、赵叡等将齐齐领兵赶来救应。 “将军这是怎么一回事?” 二将领兵与淳于琼会合至一处,齐声问。 许攸评价乌巢守军是“将骄卒惰,守备不严。” 即淳于琼虽然不同于演义里的形象爱喝酒,但他本人是非常骄傲自满的。 而上梁不正下梁歪,淳于琼自负的性格,也使得他手下的兵并不严整,容易松散懈怠。 这也就是李翊一到乌巢,立马便能够将火点起来的原因。 淳于琼生怕担责,连忙说道: “贼军狡猾,我军中出了叛徒。” “有人带路,叫贼人绕袭至我乌巢大营。” “请两位将军速速助我擒贼,我要擒拿反贼,将之献予袁公!” 事已至此,二将肯定也来不及追究是谁的责任。 好在乌巢的守军还是很多的,又是以守御攻,形势并不算火烧眉毛。 于是,赵叡协助淳于琼,领兵前去抵御盟军的进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