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嵩此去河南,见着了曹司空与刘将军,故并未去往徐州,省了一段路程。” “因而回的快。” 刘备离开徐州了? 刘表待听到这个消息后,也颇感震惊。 由于有信息差,刘表目前只知道李翊在出征青州,刘备坐守徐州下邳大后方,统筹军务。 怎的刘备突然离开了? “汝适才说同时见着了曹操、刘备,莫非这二人此时在一处?” “……是。” 韩嵩直言不讳,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一告诉刘表。 “接到可靠消息,青州的战事进行的相当顺利,故而刘备提前领了一支军马,离开下邳。” “赶往了东郡,与曹操军会合,助力兖州守御袁军进攻。” 唔…… 竟如此之快? 刘表不单单是震惊刘备居然一起动身前往兖州了,更加震惊青州的战事解决的如此迅速。 如果青州的威胁不摆平,刘备岂敢动身,举大军离开。 “徐州是何人用兵于青州?” “禀使君,是郯侯李翊。” 韩嵩躬身答,“此人被曹司空与刘将军共同推举为河南谋主,天子赐剑,总督四州兵马,可谓风光无两。” “比之当年苏秦佩六国相印时,亦不遑多让。” “李翊此次出征青州,仅用时不到两月时间,便将之平定。” “故坊间皆有言,李翊成乐毅之功,必助刘备为昭王之事。” 嘶…… 刘表眉头皱起,但这次却不是震惊,而是感到不悦。 韩嵩张口李翊如何如何,闭口刘备怎样怎样。 似乎全然忘了自己是荆州之臣的身份了。 “……罢了,既然不用专程跑徐州一趟,倒也省事。” “汝且说说,这次去往河南,观曹刘如何。” “可能胜过袁绍否?” 韩嵩不假思索答: “曹操有英气之略,善能用兵。” “刘备宽仁待人,贤俊多归。” “此二人兵众虽不及袁绍,然皆能得人死力,用兵如神。” “我料袁绍虽初能占上风,然必不能久持。” “早晚为曹刘所败,既荆州毗邻河南,主公不妨助之。” “待将来分出胜负之后,曹刘不论是敌是友,都将以主公、以荆州为重。” “愿主公详思之!” 刘表眉宇间一川不平,冷冷地问道: “汝此次到河南,可曾见过天子?” 韩嵩答: “见过天子了,我向天子纳了荆州的岁贡。” “天子拜我为侍中,又令我领零陵太守。” 刘表闻言大怒: “汝怀二心耶!” 遂喝令刀斧手,将韩嵩推出去斩首。 韩嵩惊问,我何负之有? 刘表答道: “今谁人不知,陈地朝廷乃曹操、刘备之附庸?” “天子诏令所出,俱先过司空府与左将军府。” “天子之意,岂不为曹操、刘备之意乎?” “天子若当真有意命汝为侍中,留汝在朝中为天子之臣也罢,倒不复为我而死。” “然又命汝为零陵太守,汝怎敢接令?” 零陵地处荆州,按理说应该有刘表这个荆州牧亲自来任免。 朝廷此举,虽不明是不是出自曹刘的意思。 但很明显这道旨意,暗藏削弱分化他这个荆州牧的冷箭。 刘表主政一方多年,岂会看不出来? 韩嵩大呼道: “主公负嵩,焉不复主公!” 韩嵩当然叫冤,不管朝廷旨意是不是出自曹操、刘备。 但天子诏发来,他总不敢不受吧? 时蒯良在侧,赶忙出来劝阻道: “嵩未去之前,先有此言矣。” “今虽斩韩嵩,亦不能解决眼前之事。” 刘表见此,乃赦免了韩嵩。 此事暂告一段落。 蒯良便问: “既然韩从事已经将此次去往河南的情报带回,主公此时可以做出决断了罢?” 刘表的态度,才是众人最关心的问题。 当初说好,韩嵩将河南的情报带回后,便下场站队。 现在情报也带回来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刘表耽误这么久,该做个表率了。 刘表一捋胡须,澹澹道: “汝等适才难道未曾听闻,韩嵩已将岁贡向朝廷交纳了吗?” 众人闻言,方想起这事来。 韩嵩是代表荆州去交纳贡品的,而朝廷又是代表河南的。 既然刘表默许韩嵩上缴贡品,那么态度也就很明显了。 呼…… 听到这话,蒯良等众无不长舒了一口气。 于是又问: “不知主公何时可以发兵北上?” 刘表摇了摇头,“荆州离得远,劳师远征,少民少财,吾不忍为此事也。” 这个理由倒也说得过去。 毕竟支持一方政权,并不是一定要派兵。 荆州富有,要啥有啥。 “那我等派人准备些粮秣,送去东郡前线如何?” “不!” 刘表再次拒绝。 这下,众人搞不明白了。 你一不派兵,二不给粮,那算什么支持? 口头支持吗? 曹操、刘备可不会感激你的口头支持。 然而更令众人震惊的,还是刘表接下来的一句话。 “我要派人去往的地方,不应该是东郡,而是邺城才对。” 此言一出,堂内顿时炸开了锅。 邺城是袁绍的老家啊,你都已经站队河南了,不斩断与袁绍的来往,向曹刘递交投名状,换取信任。 还派人去那里做什么?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刘表主动开口解释: “我要派人去往邺城,与袁绍结盟。” 轰! 荆州文武如遭雷击。 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脸上都写着难以置信。 主公这到底是想干什么? 到底是跟河北结盟还是和河南结盟,您给个准信儿行不行? 刘表一扬唇,开口解释道: “吾话已说得明了,派人前去邺城,自然是支持河北!” …… (本章完) 第(3/3)页